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古韵下司丨清风佛面清江流

2019-3-23 10:04| 发布者: 旅游指导| 查看: 1335| 评论: 0|来自: 秀美黔东南

摘要: 下司古镇早在秦统一中国后就有外省人逃避战乱来到这里,而且人烟升腾,山寨兴旺。文化古迹“万寿宫”、“禹王宫”、“天后宫”、“观音阁”交错于古镇通幽处,与居民互相映衬。我站立木舟之上,向两岸望去,但见吊脚 ...
下司古镇早在秦统一中国后就有外省人逃避战乱来到这里,而且人烟升腾,山寨兴旺。文化古迹“万寿宫”、“禹王宫”、“天后宫”、“观音阁”交错于古镇通幽处,与居民互相映衬。我站立木舟之上,向两岸望去,但见吊脚楼鳞次栉比、码头连绵曲折,小镇幽深静雅。商号、货栈、会馆,餐馆遍布街头巷尾,就连古街人家也在自家窗下特设凸出木柜一个,拿出自家商品进行交易。

富足使不少杰出的人才从麻江的清秀山水间横空出世,神州震惊。夏同龢就是其中一个,他是我国自有科举制度以来状元留洋第一人,光绪三十二年赴日本留学。现在他的状元第依然在麻江贤昌乡狮子山脚,门楼前那块蓝底烫金的“状元第”金匾像在叩问青天。我抬头读罢门前两侧书刻的“随时爱景光,努力崇明德”楹联,低头咀嚼夏同和的传奇经历。他30岁的生命进入一个不寻常的年代,光绪二十四年赴北京应戊戌会试,中贡士榜,随应殿试,策对举贤,得主考官大加赞赏,经光绪帝御批为一甲一进士,皇榜昭示,大魁天下。
清风拂面清江流,小舟继续顺江飘去。绿荫深处隐约可见的苗寨让人陡升几分羡慕与妒忌,准确地说是被几个在清水江中且歌且游的妇女吸引去了。当我和下司老人的小舟行出古镇五里,弯入河叉,突然水面传来一阵女音山歌,那声音真是原生态天籁之音,柔柔靡靡的吟唱似从渺远的远古飘来。抬眼望时,几个少妇全身赤裸潜在水中,落落大方地向我们礼节招手,我听不懂苗语,却依稀感觉她们热情好客的情怀,这情怀是否在演绎“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我当然愿意留下来,摇船的老人告诉我,苗族是麻江最多的少数民族,她们的节日很多,有苗年、跳鼓节、芦笙节、爬坡节、吃新节。早年,苗人居住偏僻,只有通过节日以舞会友,以歌传情。节日里她们的盛装服饰与好客的情怀一样,神采飞扬。

清风吹在江上,水面泛起一阵阵涟漪。原来驾舟老人也是一位苗人,他一番话勾起我对苗人美味佳肴的垂涎了。他说,若有兴致,可带我品尝苗家酸汤鱼。其实下司酸汤鱼我是吃过的。去年“三·八”妇女节,我单位组织妇女游览朗德苗寨,途经下司,便第一次与“苗家酸汤鱼”邂逅。鱼是清水江中的角角鱼、麻滚子、鲢鱼、花斑鱼等等。酸是米汤与西红柿,糟辣腌制而成,又红又酸,又香又辣。哪怕盛夏三伏,也须在火锅沸腾中享用,热而不燥,油而不腻,尝一次便会终生难忘。我想:下司,我还会再来……

本文略有删减 (作者:尹卫巍)
(来源:贵州下司景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