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您的位置:锦绣黔东南> 路线推荐>内容

小桥、流水、人家...踏百年古道观百年粮仓...

2018-4-9 11:14| 发布者: 旅游指导| 评论: 0|来自: 大美黔东南

摘要: 小桥、流水、人家。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宁静的村落里,这些诗情画意的景色千百年来交替不息,似山涧叮咚泉水,不经意地敲打人心,不轻不重,却最是动人。季刀,苗语Jid Dob Vangl Eb,意为深潭,因寨脚巴拉河中有深 ...


小桥、流水、人家。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宁静的村落里,这些诗情画意的景色千百年来交替不息,似山涧叮咚泉水,不经意地敲打人心,不轻不重,却最是动人。

季刀,苗语Jid Dob Vangl Eb,意为深潭,因寨脚巴拉河中有深潭而得名,位于凯里市东南部20公里,有110余户,近500人,主要为潘姓。


坐落在巴拉河畔,分上下两寨,古树参天,沿山而居,依山傍水,建筑古朴,吊脚楼木房错落整齐,坐东朝西,呈三角形状,遥呼相应,境内有百年粮仓、古花街、神仙洞、埋坛山、牛马腌脚印、鼓藏场等景点,凯榕公路穿寨而过,是巴拉河苗族聚居的村寨。

2014年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历史渊源

季刀建寨史由于没有文献资料记载而无考,据季刀老人口述,其先民是从江西南昌迁徙而来,定居此地已有11代,按20年一代推算有220多年。

寨子中心、房屋团团包围之中,有一处特别的建筑——百年粮仓。它共分为30个小间,以木柱为支架,悬建于半空之中,与居民的吊脚楼巧妙地融为一体。

据记载,百年粮仓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当时,寨子里人口少,住房分散,粮仓也随各户修建。由于社会治安差,盗贼抢劫和火灾时有发生,粮食遭受严重损失,人们为之惶恐不安。因山谷溪水顺流而下,加之此处又是寨子的心脏地带,在村寨长老的建议下,人们把粮仓都集中搬到这里,在四周修建住房防守,并安了寨门。这样,既防火又防盗,防鼠,粮食也不再遭受损失。

跨越百年时光,百年粮仓并未在时光长河中衰败或沦为一个摆设,依然被村民们代代相护,沿用至今。


文化特征

季刀苗寨民族风俗多姿多彩,百年古歌向世人传唱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初民时期的滔天洪水,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和日常生产生活等。苗年节、爬坡节、二月二、吃薪节、吃鼓藏等节日文化是人们了解和喜爱季刀的最好展现。

季刀村的双针绕线绣是苗族古老的绣法之一,工艺精湛,图案优美。以苗家烹饪的苗王鱼(青椒拌素鱼)、酸汤鱼、鸡八块、腌鱼、腌肉、腌汤等为主的巴拉河风味菜肴,芳香四溢,十里飘香。

此外,境内流传着牛马脚印、埋坛山、鼓藏场等传说故事,神秘美丽,教育后人。“为保护百年古道,寨子里并没有建消防栓,而是建造消防池来取代。”村民们的防火意识很强,寨子里还保存着10多栋有上百年历史的木楼,居民们仍在使用。


走进季刀,踏百年古道,你会体验苗民的勤劳;看百年粮仓,你会惊叹集体的智慧;听百年古歌,你会沉醉优美的旋律;品苗家美食,你会留恋乡土的味道;望百年古树,你会遥忆世事沧桑;游巴拉河水,你会享受清流之欢畅……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