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喜欢民俗、人文题材的摄者,俺总是喜欢拍摄那些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民俗片,而有着“揽天下奇特景观于千山,集众多民族风情于一体的风景线”美誉的贵州黔东南,一直是俺的最爱,今天就来聊聊黔东南侗家的“拦门酒”吧!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黔东南州全名“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全州十六个县,境内居住着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3个民族,自然侗族就是黔东南人数仅次于苗族的少数民族了。 侗族的名称,最早以“仡伶”,见于宋代文献,明、清两代时曾出现“峒蛮”、“峒苗”、“峒人”、“洞家”等他称,新中国成立 后统称侗族,而民间多称“侗家”。 当然,不管是“侗家”还是“苗家”,你到了他们的地盘总是要守他们的规矩的,首先,进入侗家人的寨子,喝一杯“拦门酒”是必不可少的。 和苗家“拦门酒”一样,侗家“拦门酒”也是侗家山寨的一种古老的习俗。有尊贵的客人来,侗家人就会在进入寨子的在门楼边或者路上设置“路障”挡住客人,寨子里的大姑娘小媳妇甚至中老年妇女都端着酒来向客人敬酒。饮酒对歌,你唱我答,其歌词诙谐逗趣,令人捧腹,唱好了喝好了,再撤除障碍物,恭迎客人进门。 当然,像我们这些无法对歌的人既不会唱,又听不懂,只好老老实实的一饮而尽了。而且,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面对侗家人向您敬酒,是一定不能用手接的,只能把嘴凑上去让人家喂。如果用手接了,那就是对人家的不尊重,自然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了,就得将对方敬过来的酒全喝干了。那些酒都是侗家人自酿的米酒包谷酒,后劲很大的,酒杯装的酒还好办,最怕的就是用牛角装的,据说一牛角就是大半斤酒呢,如果全干下去,那你就只能找个地方躺下,啥也干不成了,呵呵:) 那天我们在黔东南天柱的三门塘村,就遭遇了一次拦门酒“酒水炮弹”的袭击,那天我们作为“尖刀班”先行,刚走到三门塘村口,就被一队“蓝衣女侠”拦住去路,女侠们有举着牛角的,有举着酒杯的,脸上带着不怀好意的笑容,向同志们冲了过来...... 就在这紧急关头,班长@杏林诗酒 大喊一声:“别为难同志们,让我来”,只身冲上前去,用他那看似柔弱实则坚强的小身板,硬接了几招,挡住了女侠们的“酒水炮弹”。看看吧,无论那黄发女侠从哪个方向进攻,班长总能用他那比樱桃小口大不了多少的嘴死死地将“牛角杯”顶住,真可谓是“兵来将挡,酒来嘴干”啊。 最后,黄发女侠客只好认输,只得长叹一声“先生真乃神人也”,无可奈何地让班长喂下了一大杯酒,而“尖刀班”的同志们,也就每人象征性地喝了一小口就过关了..... 没能在“尖刀班”身上占到便宜,女侠们心有不甘啊,这不,大部队来了,女侠们又兴奋了起来,看右边这位黄发女侠的表情吧,不知谁又要遭殃了...... 来的是一位美女,女侠们还是懂得“惜香怜玉”的,是啊,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这位老人家看来也不是她们的目标,很轻松地“过关”了....... 哦,原来她们的目标是这位穿着民族服装仁兄,这哥们看起来也不是一个好惹的主呢,只见他张开血盆大口,露出满嘴利牙,向女侠们冲了过来,他这是要干嘛,难道真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么? 两位蓝衣女侠冲了过来,一人持牛角,一人拿酒杯,持牛角那位使出一招“黑虎掏心”,而那汉子立马用一招“苍鹰博兔”化解了对方的招数...... 就在那汉子满脸嘚瑟之时,另一位持酒杯的女侠冲了过来,酒杯当剑,无招胜有招,直接将一杯酒灌进了那汉子的鼻子里,而那位中了招仁兄顿时愁眉苦脸,难受之极,只好认输了...... “女侠客”赢了“男好汉”,然后他们又开心地对起歌来,好像刚才那场剑拔弩张的“搏杀”根本就没发生过一样。反正俺是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唱什么,只见女侠客、男好汉,还有旁边那些围观的“吃瓜群众”都开心地哈哈大笑,一场激烈的“冲突”就这样被化解了,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