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黔东南州三穗县古洞村,吴运贞后人、族人宗亲和各界朋友百余人聚集在吴运贞故居,为庆祝刚刚修复的故居大门和为故居“将军第”匾揭牌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纪念活动。 ▲吴运贞像(1846年一1914年)· 吴琼绘。 吴运贞(1846年—1914年),字明揖、号允谦,三穗吉洞村人。幼失父母,17岁时投身部队。同治、光绪年间经大小数百战,由马弁升为把总,后升为守备,驻军西蜀。而后,吴运贞在光绪十年(1884年)带兵参加了中法战争,因战功由守备升为参将,战争结束后带兵驻防广西龙州,十年未旋里。光绪廿年(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吴运贞奉朝廷之命,率兵北上抗击倭寇;战争中,吴运贞身先士卒、作战勇敢,在激烈的战斗中,右脸被日军炮弹片击中,造成右眼失明。战后因战功被朝廷授武显将军、任山东协镇、戴二品花翎顶戴。战争结束,吴运贞率部驻军济南,协助山东巡抚李秉衡治理山东。不久,“巨野教案”出,清廷屈服于德国,巡抚李秉衡被黜,吴运贞见清廷腐败而世事日非,遂解甲归田。吴运贞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回到三穗老家。回到老家后,地方政府以武显将军于国有功、朝廷恩赐、回乡养老、荣耀乡里为由为吴运贞修建了这座“将军第”。 ▲“将军第”(由吴运贞重孙吴大明书写)。 ▲俢茸一新的“将军第”大门。 ▲《贵州近代杰出人物——吴运贞传》(吴运贞重孙吴大明撰写) 吴运贞回到家乡后,与族人一道修建吴氏祠堂、重修家谱;同时积极支持家乡建设。吴运贞于民国三年(1914年)去世于吉洞家中,享年68岁,葬于孟印吴氏坟山。 吴运贞戎马一生、忠贞爱国、力主御侮、抗击侵略,充满了传奇,他是历史的骄傲 ,是贵州的骄傲,也是三穗的骄傲,更是吴氏宗族的骄傲。为了让这位民主英雄为世人所知,吴运贞重孙吴大明先生根据史料、家谱及传说历经一年创作了文学传记《贵州近代杰出人物——吴运贞传》,该书于2016年12月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该书描绘了吴运贞面对内忧外患、列强入侵,特别是他亲历了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两场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始终如一的爱国立场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除了具有历史意义外,在中国面临钓鱼岛和南海领土之争的当前,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纪念活动上,吴运贞最小的孙子吴德溥老先生(86岁)代表后人颂读了纪念文章;吴运贞玄孙吴彤也作了发言。 纪念活动后,参加活动的人们到吴运贞墓前进行了祭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