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场乡 款场乡位于三穗县东部,乡政府驻地款场距县城48公里,素有三穗东大门之称。款场乡东与天柱县邦洞镇接壤,西与桐林镇相交,南与剑河县南明镇相依,北与天柱县坪地镇相邻。 ★ 款场乡区位优势 ★ 款场乡位于贵州省三穗县东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48公里,310省道穿境而过,横穿良地、木坳、便路、等溪、中等、款场六个村,款场至三联公路连接了款场、兴隆、龙脚、三联四个村,现今等溪至桂平公路正在建设中,也即将通车,交通非常便利,是三穗开放的东大门。全乡总面积10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2公顷,土地肥沃,主产水稻、玉米、薯类、油菜籽等,三穗县名就因款场乡龙脚村“一禾三穗”而得其名。全乡2600余亩的稻田分布于公路及河流两旁,交通、水源便利,便于耕作,适合发展规模种植。乡境内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主要有重晶石、钒、磷、锰、铁等矿产,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全乡辖10个行政村,13430人。其中侗族人口占98.1%,是典型的侗族聚居的少数民族乡。 这里的人民勤劳善良,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旖旎的自然风光。这里年均气15.8℃,气候温和湿润,有利于发展种养殖业的发展。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实现了村村通路、通电、通电话;种养殖业稳步推进,尤以香型烤烟种植闻名。 ★ 土地面积 ★ 全乡总面积10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9180亩,占土地总面积8. 7%,其中水稻面积5715亩,占土地总面积5. 4%,旱土3465亩,占土地总而积3. 3%,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66亩。 ★ 地形地貌 ★ 款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8 ℃,土地肥沃,物产资源丰富 ,三穗县就因本乡龙脚村“ 一禾三穗” 而得其名。这种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条件,使得款场乡的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有各种果树面积5000亩,其中梨类达4000亩,款场乡还盛产红苕、马铃薯,年产红苕8000吨、马铃薯4000吨,这为款场乡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款场乡还分布有前震旦系上板溪群,寒武系、二迭多及第四系地层,区域内地层分布主要为中寒武系高台组,薄层泥质白云岩,厚349―394米,为低中山丘陵河谷盆地地貌,地势南部高于北部,西部高于东部。属于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地带,地表海拔620―750米,呈现侵蚀中低山地貌特点,地层为下江群清水江组变余凝灰岩,变余砂岩,植被较好。区域内森林覆盖率为46%,植被以次生植物为主,主要有针叶林,有部分阔叶林分布,另有部分散生灌丛草被植被,树种以松树居多,杉树次之。植被较好,水土流失较少,保水性能好。 ★ 气候状况 ★ 款场乡处于三穗县东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具有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冬夏长、春秋短。灾害天气以汛期为主等高原山区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交替发生。全年平均降雨量1147 mm,最高年份1548mm,最少年份854mm,降雨集中在4-9月,占全年降水量72. 5%;年平均气温14. 7℃,最暖15.4℃,最冷14. 4℃,冷暖年偏差1℃,极端月最低气温―13. 1 0C,年日照数1254小时,占可照时数27%,全年蒸发量1116.9,最大是1972年为1191 mm,最小是1980年987.2 mm,近些年来,以夏秋季节蒸发量较大,常造成稻田脱水,旱地缺墒,旱地加剧。 ★ 经济发展状况 ★ 款场乡共辖10个行政村,78个村民小组,65个自然寨,总户数3246户,全乡人口14242人,以侗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8%,其中农业人口13854人,非农业人口388人,居住分布在山川河流稻田以及公路沿线,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农业乡,主要以村、自然寨大杂居,小聚会居,形成一个集团式居住。 ★ 农业生产 ★ 其构成是:占土地总面积3. 3%,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66亩。 1、农田基本情况 耕地的分布与地貌组合密切相关,水田中的梯田和旱地中的坡土都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坡上。由于耕地分布的海拔位置差异较大,又处温热的气候条件,土壤盐基淋漓严重,土层瘩薄。生态系统相对脆弱,加之降水较为集中,分布不均,水土流失严重。因此,蓄水保水及抗旱能力很低。 2、林业及生态环境 全乡有森林面积7933. 2公顷,覆盖率为46%,有用材林、防护林、薪碳林、特用林、经济林、竹林。药材品种资源比较丰富,天然牧草资源较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栽培植被逐年发展。因而,形成了现今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植被呈现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 3、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自然条件及水土资源是农业赖以发展的基础。由于地区不同,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各异。款场乡农业人口多,农村劳动力富余,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 近几年来,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良种推广成效好,水利设施配套建设投入加大,农业农村产业结构不断增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更一步进展。但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原因,我乡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差,农业总体上还是靠天吃饭,旱灾仍然是制约我乡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4、农业结构调整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实施“十五”农业综合开发计划,款场乡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一是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在陡坡地要加大退耕还林步伐,大力发展竹、木、果品产业,生态农业和节水农业。在主产粮区要试范高科技农业,发展粮食生产,优化粮食品种和品质结构;二是调整农产品结构,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快农产品的优质化;三是要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旱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中、旱熟品科技种植面积,躲过伏旱,减少损失。 ★ 行政区划 ★ 款场辖10个行政村78个村民组,人口1.36 万人,以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9.4%。 ★ 发展现状 ★ 款场乡各族人民在乡党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乡党委提出的“丁”字发展战略和“135”发展思路 ,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深入贯彻党的农村政策,切实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保持了款场乡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来源:三穗信息港) 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