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您的位置:黔东南新闻> 要闻>内容

她是老师,也是邹妈 ! 从江患癌女教师的愿望:再上一次讲台

2019-5-20 14:23| 发布者: 旅游指导| 评论: 0|原作者: 罗茜|来自: 都市新闻

摘要: 5月16日,在一个关键词为“从江”的同学群里,邹学群的名字反复被提及。“她是老师,也是我另外一个妈……”“大家抽空去看望邹老师吧,医生说她只有5个月了”……广州某医院的病床上,微信里反复提到的邹学群,正在 ...

5月16日,在一个关键词为“从江”的同学群里,邹学群的名字反复被提及。

“她是老师,也是我另外一个妈……”

“大家抽空去看望邹老师吧,医生说她只有5个月了”

……

广州某医院的病床上,微信里反复提到的邹学群,正在看书,她的头发全白了,脸瘦得露出了骨架。

邹学群,是从江停洞中学的化学教师,也曾经是这所学校的校长。2018年,她被查出身患癌症,不得不离开学校。

这一消息,让她的学生和同事们惊呆了。


病床上的生日

在去广州治病之前的一天,记者在从江县城区邹学群老师的兄弟家里,有一次采访交流。

她半躺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本书在读,手机放在身旁。

“我被查出癌症之后,就躺在家里休息,主要靠读书和亲友们微信聊天打发时间。”邹学群说。

但据她的儿子说,她好像不是在打发时间,因为不时的还做些笔记,查阅些资料。“虽然病倒了,但是感觉她的心还在课堂上,人还是那样的状态”。

交流中,记者询问她的年龄,邹学群说,再过几天,就是她的生日了。“不知不觉,她已经53岁了,回想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邹学群是从江县下江镇人,她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就是家里兄弟姊妹太多,有五人,她排行老大。

邹学群的父亲是教师,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她长大后,也走上了从教之路,当然这是后话。

家里全靠父亲30多元的月工资养活,作为家里的老大,邹学群老早就学会帮父母做事了,是懂事特别早的孩子。

到了上学的年龄,父亲把她送进了学校。这是改变命运之举,邹学群格外的勤奋,一路走来,她都是学习的佼佼者。

初中毕业后,她考上高中,但只读了一年,就又回去补习初三,全力以赴考中师。

“当时有两个考虑,第一,家里穷,没钱上大学,考中师可以缩短学时,减轻家里负担。”邹学群说,第二个考虑,就是始终没有忘却当教师的光辉理想。

1985年,邹学群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榕江师范。毕业后,她被分配在从江高岑小学,开始了执教生涯。

在教育岗位上奋斗了30多年,邹学群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邹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

在高岑小学两年后,她被调到腊俄小学。

一年后,去凯里学院脱产进修。进修两年,她工作再度调动,进入从江下江中学教书,主教化学,后来还在这里当了两年的副校长。

2009年8月,邹学群调到停洞中学当校长。几年后,她从领导岗位上走下来,还原成普通教师,安心教学,直到去年因病请假回家。

虽然自己身患重病,前途暗淡,但是回想自己从教经历,邹学群特别欣慰,她带过的学生近万名,当中有一部分人活跃了在从江各部门、单位,正在为社会作贡献。

“我的要求不高,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问心无愧就可以。”邹学群说。

与记者交流后的第二天,邹学群就乘坐高铁赶往广州,她的生日是在病床上度过的,身边只有儿子,但在网络世界,她的学生们都送来了衷心的祝福。

“感觉特别的幸福,大家天各一方,但是都记得这个日子。”邹学群说,其实,有学生送来了祝福之后,她才想起。

(邹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

爱生如子的“邹妈”

在高岑小学任教时,当地乡亲都把邹学群叫“邹妈”。

邹学群在高岑任教时,条件十分艰苦,学校距离学生家比较远,为了确保安全,邹学群经常让孩子们在家里吃饭。

那时,邹学群的工资不高,买不起好肉给孩子们吃,她就专买猪头肉,然后把功夫下在厨艺上,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

前段时间,有几位学生来看望重病中的邹学群。在聊天时,他们动情的说:毕业后,吃过很多大餐,但是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当年的猪头肉好。

“我们希望邹老师快些好起来,再给我们做猪头肉。”这些学生当中的一位说,大家的心绪都回到了几十年前的岁月,因为真情的交融而难以释怀。

2006年,在下江中学教书的邹学群接手了一个差班。

这个班的一些学生,专门跟老师对着干。闹到最后,老师们无法了,就只好把他们“请”出了课堂,任其自然。

邹学群接手后,又把他们请回了教室,而且笑脸相迎。课余时间,她主动与这些差生聊天,除了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生活状况,还给他们讲故事,说笑话,这些学生露出了他们可爱、天真的一面。

就这样,邹学群走进了这些学生的心里,他们之间不仅是师生,也是好朋友。

后来,他们都听话了,还主动劝另外的同学不要去违反纪律。“只是他们学习基础差,学习上没有太大的提升,很遗憾。”邹学群说。

事还没完!在邹学群40岁生日那天,包括这些差生在内的学生突然出现,他们有的手拿鲜花,有的抱着糖果,还有一人捧着蛋糕,以突然袭击的方式,给邹学群过生日。

邹学群热泪盈眶。

(邹老师和同学合影)

邹学群对待学生,就像母亲对待孩子,除了真情呵护,就是为千方百计为他们寻找良好的出路,争取出头的机会。

以前,下江中学有一位姓杜的学生,很聪明,但有些贪玩。念到初二时,就离开学校了。

在外闯荡五、六年后,他找到了邹学群,说还是觉得读书有前途,希望邹老师给校长说说,再给他一次读书的机会。

邹学群觉得想读书是好事,决心成全。她马上向校长汇报,校长答应了,安排杜同学从初三读起,而邹学群,是他的化学科任教师。

后来,这位杜同学考上了高中、大学,现在成了从江县一个部门的领导。

多年来,这位杜同学一直怀着感恩之心,他常来看望邹学群,经常念叨的一句话就是:没有邹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

邹学群老师有一位叫潘光胜的学生,他家里条件很不好。为了改变命运,拼命读书,但凭他那时的成绩,考师范是很难的。

那时,有边师的名额(边师毕业后,一般到边远低地区任教),邹学群认真进行对照,发现潘光胜符合条件,于是她跑到县教育局争取,跑了几趟,终于搞定。

后来,还有这样的“插曲”:潘光胜持黎平师范的录取通知书到乡里办户口迁移,但派出所的民警不在家,而他的家太远,返回需要一天的时间。

邹学群心疼这位苦孩子,把他安置到了自己家里住,这一住,就是三天。

办好户口迁移手续,就到了开学时间。邹学群给潘光胜炒了几个菜装好,然后把他送上了开往黎平的班车。

在很多人看来,这时的邹学群,更像是潘光胜的亲人。

(邹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

清贫的教师

邹学群是一位有爱的教师,也是一位有爱的校长。

2009年,根据组织的安排,她出任从江停洞中学校长。那时的停洞中学,情况不容乐观,管理有些混乱,卫生状况堪忧,学生队伍散乱,教师之间也不怎么团结。

上任之后,邹学群从学校卫生抓起,推动校园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事在教职工中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大家觉得邹校长是想做事的人,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

学校管理,抓好教师队伍是关键,邹学群通过串门、走访等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掌握他们的家庭、工作状态信息以及对于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这样的做法拉进了校领导与教师的距离,特别是在教师们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被采纳之后,学校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得到了增强,教师队伍之前存在的不团结等问题也逐步解决。

在此基础上,邹学群大力倡导开展教学业务探讨的活动,鼓励教师们利用业余时间写论文,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积极探讨业务的良性循环。

回想起邹学群当校长的那一段,很多老师还有这样的认识:校领导班子办事公道,又富有人情味。

教师因为评职称而请假,算公假还是私假?长时间存在争论,邹学群体谅教师的难处,明确像这样的情况,均以公假论处。这一决定,受到了教师们的好评。

外出学习指标如果分配不好,容易引起教师们的不满。邹学群在这事的处理上,做到了让教师们心服口服。

(生病前的邹老师(右))

只要文件不指定必须由校长“出马”的,邹学群尽量把机会让给下属;如果机会还可以争取,她会向主管部门争取更多的名额;而之前已经获得机会了的,原则上不再安排。

邹学群的“施政方略”让停洞中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她的个人人格魅力也凸显,有老师说:“在邹校长手底下干活,特别受到尊重,有她这样的校长,我们愿意赴汤蹈火。”

在邹学群身上,人们看到了大爱,看到有如母亲般慈祥的面孔……而她的身上,还有许多看不到的,包括清贫。

尽管从教的时间不短,但是她一贫如洗,一直买不起住房。熬了很多年,最后东挪西借,在凯里经济开发区买了约70平米的住房一套。

房子是买了,没钱装修,一直搁置。亲戚们看不下去了,再次借钱给邹学群,这才把房子简装了。

记者到从江与邹学群老师进行交流采访时,还以为她所在的住房是她自己的。经过询问,才知道那是她弟弟的房屋,她在从江没有任何的房产。

就是这样一位好老师、好校长,去年被查出了身患癌症(卵巢癌晚期)。她的同事们惊呆了,有的学生知道消息,哭了……

截至记者发稿时,邹学群治病花去了20多万元,其中大部分是医保负担,余下的,有借款,也有她的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款。

目前,邹学群正在广州接受治疗。她通过微信告诉记者:面临死亡的威胁,她毫无惧色,唯一的心愿就是还能再上讲台,哪怕一次也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