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增冲鼓楼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楼基占地100多平方米,为木结构塔状建筑,五层,十三檐,八角攒尖顶,通高20余米,其中木构架高达17.65米。楼的底层分立四根金柱,八根檐柱,檐柱外绕以木栏杆。楼的平面呈八角形,中心设有直径达1.4米的圆形火塘,金柱间放置着四条大板凳。底层的南、北、西三面各辟一门,东面置一石板桌。楼的底层悬挂着一块道光十年(1830年)的匾,匾上书“万里和风”四个大字。 另有四幅木刻的楹联,其一为“名楼艺高雕龙画凤映照碧树千秋永盛;侗寨秀丽精文就武辅育英才万代长春”;其二为“龙凤呈祥楼阁直耸冲霄汉;风云聚会山峦起伏绕碧波”;其三为“物华天宝龙楼凤阁交辉呈异彩;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相映显粼波”;其四为“百福龙宫聚众议事击金鼓;万寿凤阁集民歌舞庆玉楼”。增冲鼓楼从底层到二层没有固定的板梯,但楼板上仍留出搭梯的孔洞。二层以上均设有固定的板梯。为了使烧火的柴烟易于扩散,二、三、四层只在金柱外装有楼板,金柱内就形成了空井,金柱之间及各层的外围都放置有木栏杆。五层的楼顶悬挂一个木鼓,由寨老执掌。四、五层有很长的出檐,檐口下还装有如意斗拱,既能承重,又是装饰品。 增冲鼓楼为八角攒尖顶塔式木构建筑,平面呈八角形,五层十三重檐。木构架净高17.65米,楼刹通高20余米。底层地面系石块铺墁,中镶一圆形火塘,直径 1.4米。四周有立柱4根,其外立檐柱8根,柱下垫鼓形石础。立柱间置 4条大板凳,檐柱外围绕一周木栏杆,东面置一石桌,其余三面各设一门道。东南面有侗家“款约”石碑3通,落款分别为清康熙十一年(1672)、道光十年(1830)、光绪二十年(1896)。 底层还悬挂道光十年制“万里和风”匾额,并有木刻楹联 4幅。除底层仅留搭梯孔外,其余各层均设置固定梯板,可盘旋至顶。2、3、4楼立柱内为空井,外铺楼板,立柱间及其外围均置木栏杆。4、5楼出檐颇长,檐下装如意斗栱。5楼顶部悬挂一木鼓,其上为如意攒尖顶,顶上复置宝葫芦。1982年贵州省政府两次拨款维修,恢复了原貌。 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