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黔东南|白云深处的苗侗之家

2018-4-28 16:44| 发布者: 旅游指导| 查看: 1351| 评论: 0|原作者: 盟盟羊|来自: 秀美黔东南

摘要: 我一直有着深深的民族文化情结。这种情结大概萌生在高中毕业那年遇见淳朴的哈萨克族牧民在天山脚下牵着牧马。大概萌生在大四那年遇见高挑白皙的俄罗斯族美女散步在中央大街。大概萌生在读研那年遇见豪放的蒙古汉子策 ...

        
       我一直有着深深的民族文化情结。这种情结大概萌生在高中毕业那年遇见淳朴的哈萨克族牧民在天山脚下牵着牧马。大概萌生在大四那年遇见高挑白皙的俄罗斯族美女散步在中央大街。大概萌生在读研那年遇见豪放的蒙古汉子策马扬鞭驰骋在草原。大概萌生在去年遇见大兴安岭下鄂温克民族的后代喂养着驯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辽阔而雄浑的水土孕育了北方民族粗犷而奔放的气质。而我从未遇见过南方的少数民族,南方大地钟灵毓秀,诞生于此间的民族文化,又是多么吸引人!
        2016年十一,公公婆婆、我与🐑先生,一同踏上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探寻民族文化之旅。

郎德苗寨

岜沙苗寨

肇兴侗寨

大利侗寨

黄果树大瀑布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与湖南省、广西毗邻,州府所在地设于凯里市。境内居住着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3个民族,主要是苗族和侗族,苗族人口占42.7%,侗族人口占29.9%。

      黔东南自治州博物馆
      无论走到那里,博物馆一直是我的第一站。博物馆里浓缩了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精髓,是打开一个地区文化探索的窗户。
      博物馆位于市中心,与有着熙熙攘攘人群的广场融为一体,带着不俗的气质与外形,大隐隐于市。

中央塔楼采用侗族鼓楼重檐形式

展出的苗族银饰

      苗族的银饰是苗族历史特点的产物。苗族是一个迁徙民族,在苗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长时间的、大跨度的和频繁的迁徙,迫使苗族只有将自己创造的财富制作成代表自己族徽标志的、可以随时带走的银首饰。苗族银饰种类非常多,头饰、耳饰、项饰、胸饰、手饰和衣饰等等等。苗族的银饰在结构上以对称、均衡、放射为主。
      苗族银饰的图案上多以蝴蝶、牛角、锦鸡、花草为主要内容。蝴蝶是苗族的徽章,银角是苗族图腾的标志,锦鸡是“嘎闹”的族徽,花草是不同支系生活环境的印记。苗族银饰造型以蝶形、鱼形为主,在苗族观念中,蝴蝶是“蝴蝶妈妈”的象征,鱼是企盼民族人丁兴旺的向往。

人民币上的侗族女子和苗族男子

郎德苗寨
      郎德苗寨是我们到达的第一个苗寨。之所以选择郎德苗寨而不是西江千户苗寨,是因为西江名气太大,接待游客能力太强,家家是客栈,户户当老板,反而失去了苗寨最初的韵味。回来后总结我这个思路实在是太对了,可惜的是没有贯彻下去,当迎着月光驱车驶入灯火闪耀、人声鼎沸的肇兴侗寨后,我实在是后悔忘了初心。当然,这是后话了。
      郎德苗寨在大山深处,从凯里市出来后,先经过了西江苗寨,然后盘了个山才到达郎德。到时天色渐晚,预定的青年旅舍还在山顶,我们只好弃箱子,简单收拾下衣物登山投宿。十月的郎德空气中还遗留着夏末的燥热,经历了摸黑登山后,到了后旅舍竟然停了水。说实话,我实在是没想到郎德的条件这么简陋,心里还略微不是滋味。不过,能看到在交通、通讯如此发达的今天,还保留着这么原汁原味的地方,傍晚炊烟袅袅,夜里星空璀璨,如此寂静,寂静的能让每个平日里都严阵以待的毛孔都放松下来。纯粹的大自然的怀抱,竟如此的令人安心。


      我们住宿的客栈为吊脚楼,木结构,前檐柱吊脚,底层堆放柴草、农具等,现在改成了厨房,第二层为活动的中心,也是客人住宿的地方,正中堂屋摆上长桌,供客人进餐。在吊脚楼边搭架木板作晒楼,从这里可以看到郎德的全貌。
      一夜好睡。
      第二日清晨,我从晒楼往外看,云雾笼罩着整个苗寨,恍恍惚又如入了仙境。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云上郎德,果真名不虚传。


      随着太阳的升起,雾气渐渐的消散了,原来,今日是一个大晴天。





家家户户门前都悬挂玉米,一派丰收的景象。




      如今的郎德苗寨,多以老人孩子为主。年轻人多数出去打工。与每一个在时代发展中逐渐成为背景的乡村一样,人往高处走,带走了乡村的精魂与灵气。不过,比其他乡村幸运的是,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大概会让这个村庄能在这场时代的大浪淘沙中生存下来吧。




    
  早餐米粉,十分美味

      苗族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炎黄传说时代。当时在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了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联盟,而在甘陕黄土高原上形成了以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为首的另两大部落集团 。炎帝与黄帝沿黄河由西向东发展,先后与蚩尤在涿鹿一带发生战争。蚩尤先打败炎帝,“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后来炎帝与黄帝联合战败了蚩尤,“轩辕之时,蚩尤最为暴,莫能伐,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蚩尤死后,天下大乱,黄帝便画了幅蚩尤的画像威慑天下,天下这才安定下来。而蚩尤的九黎集团战败后大部分向南流徙,开始了苗族多苦多难的迁移史。至今苗族人民中还广泛流传着蚩尤的传说,他们始终信奉蚩尤为其始祖。
       由于十一游客众多,郎德苗寨每日会有很多的活动。
       我们去的那日,表演是鼓藏节,俗称“吃牯脏”,是苗族祭祀本宗族列祖列宗神灵的大典,它是以血缘宗族为单位进行的祭鼓活动,是苗族最为隆重而神圣的节日。《黔南识略》载:黑苗蓄发者居多,衣尚黑,短不及膝,十年蓄牯牛祭天地祖先,名曰吃牯脏。因其以肉分赠亲友,而以为肠脏饷客,故名。
       鼓藏节的来历在《苗族古歌》里说的是人类祖先姜央过鼓藏节是为了祭祀创世的蝴蝶妈妈。据说有一年,地方忽然发生瘟疫,人死得很多。又一年,天下大旱,颗粒无收,姜央认为这是因为没有祭祖,祖宗生气降的灾害,于是他决定祭祖,祈祷降福子孙。祭祖之后,蝴蝶妈妈高兴,收起瘟疫,普降甘露,年年丰收。从今以后,每12年祭一次祖,姜央祖宗订下的古规,后代子孙照办,代代相传,便成了风俗。


      鼓藏节当日,男女老幼集中到迎龙场的枫香神树脚,由“鼓藏头”在五彩宝辇下主持“招龙”仪式。摆放的祭品有一头肥猪,12碗酒,12碗鸡、鸭、鱼。身着祭服的祭师首先念“招龙”词,朗声背诵家族史。背完家族史,村民饮酒,然后全体在迎龙场集体踩鼓跳笙。



        

祭祀大典结束后,向店老板租了一套服装,开始美美的拍照。


       苗族服饰十分的华丽,是苗族的文化符号,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苗族是一个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多神崇拜于一身的民族,相信万物有灵,崇拜神灵并把把这种朴素的自然宗教的观念也毫不隐讳地表现在他们的服饰上。苗族服饰中使用得最多的图案是蝴蝶,这是苗族对人类和万物始祖“蝴蝶妈妈”的“朦胧的记忆”。


      郎德苗寨主要是长裙苗,裙长至踝关节处。旅舍店老板告诉我,当地以蓝色裙装为主,她结婚的时候就是着蓝色长裙。只不过这些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当地人为了迎合游客的喜好,也开发了红色长裙装。说起来着盛装很不容易,尤其是头饰,要先把头发盘起来,然后用毛巾裹住,再带上厚重的头饰。一番折腾下来,额头上已经开始冒汗了。不过,好几个人把我误以为是苗族姑娘,还要和我合影呢哈哈。





我婆婆也忍不住换上苗族美衣

 苗族的男装很有意思,我笑言🐑先生穿上后很像溥仪。

盛装打扮的🐑先生被村民用拦路酒招待。

      拦路酒是苗族欢迎贵宾的隆重仪式。苗族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每当远方的客人到访,即安排盛装苗族男女到村头寨口,设卡列队,夹道欢迎,吹笙击鼓、载歌载舞,坛装美酒、牛角为杯,拦路劝酒。盛情如斯,世所罕见。此种欢迎仪式具有悠久的历史,被称为“喝拦路酒”。
      苗家拦路酒,主要以当地优质糯米、野果、山泉水为主要原料,用古老传统工艺,天然发酵,密封窖藏而成。
      一番热闹过后,我们收拾行李,告别了热情、淳朴的郎德人民,告别了崎岖的山路与特色的吊脚楼,驱车驶向下一站。不知道另一边的肇兴侗寨,又是怎样的别具一格呢?

肇兴侗寨
      从郎德苗寨驶出,一路上看到好几个寨子。不过时间比较赶,只好遥看一下就作罢。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东南部,居民1000余户,6000多人,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肇兴侗寨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肇兴是鼓楼之乡、歌舞之乡。
      与苗族历经坎坷但依然浩荡的发展史不同,关于侗族的起源,已无从考证。自唐朝以后,侗族开始纳入中原王朝的管辖,或派驻官员或任命当地开明土著为地方官员,这些官员后来均成为侗族世袭的统治者。每个氏族或村寨,皆由“长老”或“乡老”主持事务,用习惯法维护社会秩序。“合款”分大小。“小款”由若干毗邻村寨组成;“大款”由若干“小款”联合。“小款首”由寨内公推,“大款首”由“小款首”商定。共同议定的“款约”必须遵守,款民大会是最高权力组织,凡成年男子均须参加,共议款内事宜。



    抵达肇兴侗寨后,感觉此地开发真是用力过猛。如果不是执着于住宿条件较为优良,交通较为便利,实在是没什么游览必要。咖啡馆、小酒吧鳞次栉比,感觉与平遥古城等并无二致。在这片已经沉浸在商业氛围的土地上,只有鼓楼静默,花桥不语,沉淀着肇兴侗寨原本的积淀。


      鼓楼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管理实践和建筑实践中运用智慧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建筑。结构独特,榫孔层叠交错,不用一钉一铆,且衔合无隙。
      鼓楼的功能主要是聚众议事、传递信息、娱乐场所。一般重大节日活动的对歌大都在鼓楼中进行,在平日里如果有外寨客人来访,主寨的歌班也邀请对方夜间进入鼓楼唱歌。每当夜幕来临,双方歌班双双进入鼓楼,在专设的长凳上面对面排坐着,全寨男女老少围在鼓楼周围观看。对歌的时候赞美了鼓楼,就等于赞美了这座鼓楼的主人。


      侗族大歌,侗语称“嘎老”或“嘎玛”,意为声音宏大的歌。侗族大歌作为一个民族的声音,于2009年9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从江县小黄村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我们去的当晚,便赶上了侗族大歌的表扬。空灵的旋律艰难的穿过鼎沸的人群,韵味折了大半。真不如在剧院里安静的听一场表演。


      花桥是侗族的一种艺术建筑,花桥的全部桥身都是用杉木横穿直套,卯眼相接。桥身上建起一个长廊式的建筑,把桥身完全遮盖起来。长廊上有供过路人休息的长凳。因为侗家人可以在桥上避风躲雨,所以花桥也被称为风雨桥或长廊风雨桥。
     
 游客照来一波。




       本来对肇兴到堂安的梯田徒步十分向往,但徒步过程中,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向遇到的已经返回的游客询问,都说还需要一个半小时才能到。由于按照计划还要去岜沙苗寨,只好中途返回了。
      不过与肇兴侗寨的人头攒动比起来,走在乡间小道上,空气清新,视野广阔,山有木木有枝,当真是放松心情了。

恩爱的公婆

山上偶遇染布的侗族人民

岜沙苗寨
      岜(bia)沙苗寨是个很神秘的地方,之所以神秘是因为这里是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从肇兴赶    过去,没想到在从江县被交警拦下车,原来景区接待能力实在有限,车辆无处停放,只好从从江县城坐公交大巴进寨。山路弯弯啊,晃荡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才进寨。不过进山路途精致实在是很美,古树参天,环境幽静,颇有世外桃源的感觉。
      岜沙人自称是尤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因为战乱,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月亮山麓这个林深草茂的地方居住下来。岜沙男子身穿黑色高腰衣,黑色直筒大裤脚,头部四周剃光,头顶挽着发 ,身背腰刀,肩扛火枪,一身古代武士装束。

      岜沙人个子都很小只,显得我实在是五大三粗。

      十一的岜沙每天都有表扬。在售票口处得知今日的表扬只有最后一场了。迈开步子攀山路。

鸣枪

镰刀剃头仪式

吹奏芦笙

岜沙人的武器

      不知道大家如何,我的心里自小是装着侠客梦的,希望有一日能身披金甲圣衣脚踩五彩祥云,惩恶扬善,论剑华山。所以我对岜沙苗寨很是向往。不过如今看来,在外来游客善意的打扰下,苗寨的男子为了剃头表演而蓄起了发,火枪声向观众邀取了稀稀落落的掌声,大人孩子合影都要收取小费。这个村子,应该是出不了侠客了。

从岜沙苗寨眺望远方的梯田

大利侗寨
      从岜沙出来后,我们又是追着月光宿到榕江县。其实从肇兴出来后,我对侗寨一直很失望。不过,能演奏出侗族大歌的民族注定卓尔不凡,岂是如庸脂俗粉一般的肇兴可以代表的?好在攻略做的足够细,在征求了公婆的意见后,我们决定再探寻一个侗寨。就这样子,我们迎来了此行中最可圈可点的一笔。



      大利侗寨在榕江县附近。在经历了迷路、前方路途塌方没有修好、问路未果,最后沿着山路螺旋上升,大约花了一个半小时才到达村口。村口零零落落的停着几辆车,整个村子也就一两个小客栈,村支书热情的欢迎到家里参观,村口一个热心指路的小青年人竟然是临时来的派出所警察。这样接近于与世隔绝的侗寨,我突然想起来《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古人不欺我!

侗寨全貌

村口


鼓楼

花桥


体验一把劳作的乐趣



安静的村落

连狗狗都多了几分惬意和慵懒

侗家人的工具镰刀,以及镰刀篓




土琵琶,侗家人的乐器,简易版的琵琶

牛腿琴,侗家人的乐器,类似小提琴

终于吹了一把笙。
据坐在鼓楼休息的村民说,现在这些乐器年轻人都不大会吹拉弹了,这样原始的乐器、原始的情感、原生态的音乐,不知道还能得几回闻?


      在村中偶遇一个晒衣服的侗家大姐,问她能不能借衣服穿一穿拍个照。她很爽快的答应了,还让我穿晒在外面的新衣服。我换衣服的时候她进了屋里面,没想到出来后手里拿了另外一件,一定要要我换上,说手里的这件有绣边,好看许多。淳朴善良的侗家大姐,恰如初秋和煦的阳光一般温暖。



      路边的一个小姑娘也十分的热心,给我拿了一些黑毛线盘了个侗家阿咩(侗家姑娘)的发型,哈哈哈,风格类似峨眉派。我这样头发长度不够的,还需要黑毛线充数呢。小阿咩手巧,很快就给我扎好了。换上侗家衣服,扎上侗家发行,抬起侗家木耙,实在是太陶醉了,我愿长留其中,不愿出来!


村里的小姑娘
大利侗寨现在有小学啦,孩子们入学后才开始学习普通话。入学前的孩子们是不懂普通话的。这个小女孩就是,听不懂我们说的话,但却很聪明很有灵气,对我们的话能猜个八九不离十,非常可爱。

在侗寨美餐一顿!

古宅前读书的大爷

古宅天井

上相的大冬瓜

据这位满脸笑容的侗家大姐说,由于侗寨交通不便,她们基本不会下山,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自己种菜自己收获,吃不了的冬瓜只好便宜了下图的动物。


自己酿酒的侗家奶奶


我对大利是情知所起,一往情深。我只愿这里的屋舍不要太高,鼓楼不要翻新,花桥不要修缮,乐器不要停奏,人儿交谈声不要太高,愿阳光永远垂怜,自然永远偏爱,侗家人永远珍惜。此间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了。

黄果树瀑布
      假期时光匆匆,一转眼就到了最后一日。我私心想着,黄果树瀑布应该人不多了吧。      
      既然都到了贵州,怎能不循着水声去见一下飞流直下的奇观?
      十一的黄果树瀑布景区多了好几个停车场,不过停车场都有大巴直达三个景区:陡坡塘、天星湖、大瀑布。陡坡塘据说是西游记片尾的取景地,天星湖景区郁郁葱葱,秀美无双,只是在陡坡塘河和大瀑布的盛名下才默默无闻。事实上,流水潺潺,树木参天,真是一处休养生息的好地方!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

天星湖景区




行者徐霞客有言: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身临其中,只觉得一股大自然的力量扑面而来,飞流直下,然后趋于平静,至刚、至柔,唯水而已。


至此,我短小的黔东南旅行也进入了尾声。一路走下来,我见到了许多不曾见过的景色,了解了许多不曾了解的民族文化,遇到了许多淳朴善良的当地人。从前只觉得民族文化或者华丽,或者神秘,深入其中才觉得如此丰富又如此的脆弱。贪恋着这样多的美好,却又私心不想让任何人去打扰,就让这文化静静的从来处来,到远方去。不足为外人道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