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 发源于中原,后来在少数民族地区发扬光大,其前身为竽。在贵州各地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芦笙之乡"、"歌舞之乡"的称誉。 在苗族,芦笙不仅仅是一种民族乐器,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段好的芦笙舞表演定是少不了一支好的芦笙奏乐。 芦笙的全部制作工序,只能是靠手工完成,并且具有很多特殊的工艺要求。 贵州芦笙种类繁多,而黔东南苗族芦笙的传统形制多以六管排卡芦笙为主。芦笙由笙斗、笙管、簧片和共鸣管构成,材料为竹。每把芦笙六根管,在芦笙歌中有"芦笙三节筒,长瓢里头空;瓢兜六根杆,吹来向轰轰"的描述,它与方言、服饰一起,是区分苗族支系的重要标志。 芦笙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民族乐器,而且是苗族男女青年恋爱生活中的重要"媒介"。因此,芦笙在苗族人民心目中是神圣的,珍贵的,家家离不开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