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传承家风,和谐平鳌

2018-5-12 17:03| 发布者: 旅游指导| 查看: 1427| 评论: 0|来自: 秀美黔东南

摘要: 平鳌村坐落在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三板溪水电站大坝右岸大山里,海拔800多米,距锦屏县城31公里,是一个传统苗族古村落,已有600多年历史。平鳌人以敬惜生存环境、保育文化根基的情怀在这里繁衍生息,形成了热情、重 ...

平鳌村坐落在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三板溪水电站大坝右岸大山里,海拔800多米,距锦屏县城31公里,是一个传统苗族古村落,已有600多年历史。



平鳌人以敬惜生存环境、保育文化根基的情怀在这里繁衍生息,形成了热情、重诺、包容、谦逊的文化品格和公众利益至上的价值观。而今,260多户1200多人在这里和谐相处,呈现出一派生态良好、文明祥和的景象。




走进绿树掩映的平鳌村,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整洁的街道,一幢幢吊脚木楼点缀在山野田园之间,文化活动广场、风雨长廊、戏台、休闲凉亭等公共设施,成了平鳌人津津乐道的新事物,进寨公路边,村寨街巷旁,村民义务管护道路和树木的小木牌则见证了平鳌村群众代代传承的公众利益至上的实践成果。




各家各户门前的“家风”牌,更是凸显了这个传统民族村落里苗族群众求真、向善、为公的价值观。平鳌小学的姜永铭校长是土生土长的平鳌人,他十几年如一日的照顾没有血缘关系的堂奶奶,将姜氏承德支系的家风很好的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成为平鳌村中传承家风的典型事例。


平鳌村是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锦屏文书的发祥地之一,诚信精神滋润了这里的风物和人文。明清时期,朝廷官员到平鳌一带征集“皇木”用于皇宫建设,现在平鳌还有“皇木坳”的地名。清水江木材贸易兴盛时期,清水江流域就有“八里的窨子,瑶光的坎子,文斗的银子,平鳌的顶子”的民谣广为流传。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专家学者就是在平鳌首次发现了锦屏文书。



这块碑主要讲述了光绪年间和嘉庆年间,当地人植树造林,为后人创下了经济(收入),所以平鳌村根据留下的成果,就继续延续下去,保持平鳌的林业持续发展。





每家每户都自觉的遵守村规民约,打扫公共卫生区域,使平鳌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卫生村寨。



优美的生活环境,激发了平鳌人管护家园,发展生产的热情。平鳌村从传承弘扬当地木商优秀传统文化着眼,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基础设施建设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入手,让山村美、文化活、精神悦。八十多岁的老人姜承瑶家中有一颗美丽的紫薇花,有几百年的历史,老人一直细心呵护,让它长得更为枝繁叶茂。




在诚信文化的浇灌下,盛开在大山里的文明之花让古老的苗寨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今的平鳌村,变得新,变得美,变得更有精气神。也正是这样的平鳌村,才能在众多的村寨当中脱颖而出,入选2017年“全国生态文化村”。
锦屏台记者:刘光英、杨秀梅、龙景平
通讯员:龙城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