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悠悠情歌,醉在基佑

2018-5-15 11:55| 发布者: 旅游指导| 查看: 1132| 评论: 0|来自: 秀美黔东南

摘要: 走进剑河县久仰乡基佑村。寨内古树参天,树林葱郁;石阶曲曲折折,伸进掩映在古树林中的人家;10多座百年粮仓于山腰鳞次栉比,气势恢宏。基佑之晨(孙亚光)秋色基佑(佚名)三三两两的阿婆围坐在一起,抽棉花、纺线、织 ...

走进剑河县久仰乡基佑村。寨内古树参天,树林葱郁;石阶曲曲折折,伸进掩映在古树林中的人家;10多座百年粮仓于山腰鳞次栉比,气势恢宏。

基佑之晨(孙亚光)

秋色基佑(佚名)
三三两两的阿婆围坐在一起,抽棉花、纺线、织布、绣花;旁边的几个小孩儿蹦蹦跳跳,嬉戏玩耍;不远处,传来一阵阵动听的歌声,寻声前往,只见四个小伙和四个姑娘正在对唱情歌,那优美的旋律让人陶醉。

藏在林中的基佑最引客(杨家孟)

鳞次栉比的基佑民居(杨家孟)
“基佑村始建于明代初年,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是苗族同胞聚居地,这里的多声部情歌代代相传,非常有名,还被文化部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村支书唐明介绍。
据了解,当地的多声部情歌具有“调随词走”的特点,其旋律、节拍和速度往往随歌词和演唱者的感情而变化,体现了苗族同胞向往自由、追求无拘无束精神生活的民族性格。

这里有最动听的”多声部情歌“(余天英)

这里有好客的苗家人(姜泽光)
 每逢节日或农闲时节,年轻小伙就相邀姑娘,到山林里、田埂间唱情歌。
“我当年就是被丈夫的歌声深深迷住,才毫不犹豫地嫁给了他。”基佑村村民杨腰社有些害羞地告诉记者,丈夫李光中从小就喜爱唱歌,而且唱得很好,虽然已经50岁,但仍经常参加县里举行的民歌比赛。

多声的情歌响在林间、响在田野(孙亚光)

恋情说爱,情歌为媒(孙亚光)
“有情人最能用歌声表现对意中人的浓浓爱意,村里很多人都是因为歌声而喜结连理。”唐明介绍,村民们不仅歌唱得好,还擅长舞蹈。村里有一个芦笙场,每逢节日,村民们就会共聚芦笙场,吹芦笙、唱情歌、跳芦笙舞,其乐融融。
几百年来,村民们与虫鸟共起舞,与草木共吟唱。

基佑秘密的”招龙“(孙亚光)

基佑祭桥,代代相传的感恩(黄成贵)

斗牛激情,这里最浓(孙亚光)
除了有曲调悠扬动听,旋律优美婉转的多声部情歌,基佑村世代相传的服饰制作过程也相当吸引眼球。
在村头,村民侯秀英正在搅拌一只大桶,桶里是蓝色液体,旁边有一小堆揉烂的树枝。她跟记者聊了起来:“我用自己种的板蓝根制作染料,用于染布。板蓝浆做出来不用花太长时间,但染布的过程就要复杂得多了,大概需要3、4个月才能完成,而要制作一套完整的服饰,还有很多工序要做,起码得花上一年多的时间。”

基佑服饰(余天英)

基佑芦笙很”各样“(余天英)
美丽的民族服饰不仅有装扮功能,也因其民族特色和文化价值,于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基佑村,人们传唱着古老的情歌,传承着古老的技艺,散发着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2013年,该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基佑村正成为剑河乡村旅游热点(杨家孟)

外国游客最爱的中国乡村(杨茂)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