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您的位置:黔东南新闻> 要闻>内容

发展产业是群众脱贫的基础—— 记雷山县郎德镇乌吉民村第一书记蒙道科

2020-9-4 15:19| 发布者: 旅游指导| 评论: 0|原作者: 吴耶你|来自: 黔东南新闻网

摘要: “今年我们村发展10万棒林下香菇种植,没曾想到了收菌的时候,却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香菇的销路受阻、价格也大打折扣。多亏了蒙书记的好点子,带着我们通过发朋友圈、微信群等网络推销的方法,现在订单连连,都快要 ...

“今年我们村发展10万棒林下香菇种植,没曾想到了收菌的时候,却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香菇的销路受阻、价格也大打折扣。多亏了蒙书记的好点子,带着我们通过发朋友圈、微信群等网络推销的方法,现在订单连连,都快要供不应求了。”在雷山县郎德镇乌吉民村活动室,党支部书记李忠权乐呵呵地说。

  李忠权口中的“蒙书记”就是乌吉民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蒙道科。

  2018年4月,蒙道科主动请缨,来到州纪委监委联系帮扶的乌吉民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上面来的干部,到我们这里来估计就是走走过场,再说了,他对我们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估计也帮不了我们什么,大家还是别抱太多期望。”蒙道科刚到村里的时候,村民纷纷议论。面对这一切,他并没有太多介意,反而更加坚定了要在村里“大干一场”的决心。

  “大妈,您家有几口人?口粮够吃吗?一年四季有换洗衣物吧?”

  “孩子在哪里读书?家里每月开支大概是多少钱啊?”

  “除了外出打工,你们有没有想过要发展产业,实现稳定增收呢?”

  ……

  为了尽快掌握村里的情况,找到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好办法,他挨家挨户走访群众,倾听大家的想法,晚上组织村“两委”开会讨论,积极找寻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在对全村5个村民小组82 户农户遍访后,蒙道科厚厚的笔记本装着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和大家的梦想。谁家是贫困户、谁家是低保户;哪家因残致贫,哪家有孩子读书。掌握了村情民意后,心里的思路也渐渐清晰了起来。

  “发展产业是实现群众连续脱贫的基础,我们要引导和鼓励大家发展产业。”在乌吉民村的活动室,蒙道科和村“两委”一起商议道。

  如何才能说服大家来发展产业呢?

  蒙道科和村“两委”随即把村民召集在活动室召开产业发展“院坝会”。

  在会上,蒙道科把现在脱贫攻坚的形势,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国家扶贫产业政策等向大家讲明讲透,宣传到位。同时,耐心细致的帮大家算每一笔经济账,让大家心里有底。

  同时,在多方沟通协调下,为村民老李申请到了产业发展扶贫补贴,帮助他顺利地把产业发展了起来。

  “原来,我和村民一样,都认为蒙书记只是下来转一圈,就回去了,没想到他对村里的事情比我们自己还上心”老李说。看到村民从最初的不信任到现在的认可,蒙道科心里“干下去”的动力更加足了。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群众投资一点、政府扶持一点”的家庭产业,是短期内实现增收的有效途径,等有了资金积累,再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村民们的纷纷支持。

  最终,在当地政府和多方的支持下,乌吉民村发展了包括蔬菜种植、稻田养鱼、原生态黑毛猪养殖、林下食用菌种植等扶贫“短平快”产业。

  “蒙书记,我们一组公路还没有硬化,能不能帮我们协调解决下?”产业发展起来了,群众的出行难题也不能搁置,得想办法解决才行。

  为尽快帮助解决这个群众难题,他多次奔波于雷山和凯里之间,向有关部门寻求帮助解决。在多方协调支持下,乌吉民村架起了太阳能路灯、硬化了道路、修建了护栏。

  如今,乌吉民村通过发展产业,到2019年年底时,顺利实现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双清零”,成功甩掉了“贫困”的标签。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