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沙苗寨 岜沙是世界上最崇拜树木并以树为神的枪手部落。村寨四周古树参天,植被良好,环境幽静,风景优美。岜沙人自称是蚩尤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因为战乱,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月亮山麓这个林深草茂的地方居住下来。 岜沙人自今保持着一、两千年前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着装依旧保持着强烈的原始色彩。岜沙男子身穿在衽右开圆铜扣黑色高腰衣,黑色直筒大裤脚,头部四周剃光,头顶挽着发 ,身背腰刀,手牵猎狗,肩扛火枪,一身古代武士装束。妇女服饰简约,身着黑色对襟衣,百褶短裙,刺绣色彩鲜明,堪称苗族文化的“活化石”。要令人叫绝的还有岜沙的镰刀剃头仪式、奇特壮观的鸣枪、放铁炮迎宾仪式、神奇的树葬习俗,以及对树木的多元崇拜。 主要节日有苗年、吃新节、映山红节、秋千节、芦笙节等。被誉为苗族原生文化“活化石”和“博物馆”的岜沙,至今保持着一、两千年前古老的原始习俗。 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保存完好,民居和习俗原始古朴。这里原生态民俗风情浓郁,民族节日众多,农历十二月初一的苗年,三月初三后丑日的映山红节,六月初六后卯、辰、巳三日的秋千情人节(吃新节),十一月十九的芦笙节等最为隆重。 施洞古镇苗族文化 施洞古来便是苗家人烟鼎盛的福地,沿江蜿蜒密布着数不清的苗族吊脚木楼。施洞是苗族文化的发源地,是苗族刺绣艺术之乡,这里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旅游资源丰富,有举世独一无二的独木龙舟,有被誉为“东方情人节”的贵州苗族姊妹节,有蜚声中外的苗族古歌酒歌飞歌,有独具风格的木鼓舞芦笙舞,有纯朴原始、情调迷人的民族风情,有工艺精湛、精彩纷呈的刺绣品和银饰品,有“写在身上的历史”之称、记载苗族历史文化、精美绝仑的苗族服饰,有清朝和民国时期所建“八大窨子屋”、“两湖会馆”、“苏元春公馆”和“一品夫人墓”等文化古迹,集中体现了清水江苗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活的苗族历史博物馆。 施洞民风淳朴,仍保持着远古的遗风,施洞民族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这里的银饰手工制作工艺精湛,堪称一绝。 在这里,清水江流域的苗族民间习俗延续至今,民族文化传承有条不紊,得天独厚的山水田园等自然资源,也让施洞成为打造成苗族文化与自然生态交融的旅游古镇的理想之地。 丹寨龙泉山 龙泉山也称尤公山,位于丹寨县城西面,龙泉山方圆数十公里,主峰海拔1474.8米,山势苍莽,威严镇重,形如蟠龙,南北向横卧。龙泉山(尤公山)是蚩尤文化圣山,也是佛道文化名山。丹寨在古代被称为“方尤”,即“尤的地方”,是全国罕见的仍在传承“祭尤节”的地区。 雷公山原生态苗族文化旅游区 不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而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遗产和中华民族的绚丽瑰宝,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称为“当今人类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净地,是人类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理想王国,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 雷公山巍峨挺拨,雄伟壮观,森林苍翠,溪水晶亮透明,瀑布垂直飞泻,气势夺人,处处鸟语花香。在红、白、紫玉兰、杜鹃盛开的时节,美不胜收。山下,到处分布着半坡苗寨,可领略迷人的苗族风情,主峰观日出日落,云吞雾绕,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巴拉河流域集民族风情和自然山水及田园风光相交融的旅游景区,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游客,乡村旅游得到长足发展。 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山水风光旖旎迷人,苗族风情独特浓郁,吊脚木楼鳞次栉比,是我国苗族古老传统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已经成为贵州旅游一张靓丽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