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克烈侗寨回龙桥

2018-6-2 17:26| 发布者: 旅游指导| 查看: 1251| 评论: 0|来自: 秀美黔东南

摘要: 克烈侗寨位于天柱县最南端,距县城20公里,与镇政府相隔11公里,东边接壤锦屏县茅坪镇,南连黔东南第二大名峰黄哨山,西部与歌乡地良接壤,北边斜靠地引村。由冲扛、布弄、平寨、它烂四个自然寨7个村民小组组成,全 ...

克烈侗寨位于天柱县最南端,距县城20公里,与镇政府相隔11公里,东边接壤锦屏县茅坪镇,南连黔东南第二大名峰黄哨山,西部与歌乡地良接壤,北边斜靠地引村。由冲扛、布弄、平寨、它烂四个自然寨7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共有135户,共计人口573人。村寨自古流通侗语,是一地道的侗家山寨。

明朝洪武十三年,克烈开寨,到了万历二十五年,里村的住户到达了二百之多,当时划归归化乡一图。由于人口的猛增,村子便开设了集市,有盐商铺,有布铺,交易频繁,买卖均衡。挣到钱后的村人,把每一家房屋修建得漂漂亮亮,而且一幢接着一幢,一栋迭着一栋,平平铺铺,蔚为壮观。当时村寨的场景达到,每逢下雨天,村民穿着布鞋在村子里串门行走,来来去去,轮轮回回,也不会弄潮打湿。据说,村名“克烈”由此而来,在侗语里克烈是“漂亮的房舍”之意。


由于天柱至锦屏两县的主要通道从村中央一穿而过,嘉庆十八年,克烈寨启动全村实力,修筑回龙桥。

回龙桥位于寨子的最前端,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桥为单拱,由东向西走势,桥身全长16.5米,宽2.7米,高4.3米,建桥的银两足足耗费近1000两。桥拱正上方,镶嵌着一块较大的方石,上竖刻“廻龙桥”三个字,左旁注有小字一行,上标着“嘉庆十八年三月完修”。桥面平整,无护栏,无石雕,纯为南来北往的行人提供方便。


克烈村地处高酿最南部的峡谷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各类林木生长,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有10余株,其中有3棵最为著名,树岭在200年以上,树高达40余丈。素有“庙前三棵树,庙下树三十”的说法。


我们从凯里出发上高速,经台江、剑河、三穗、天柱,从高酿站下高速,右拐去锦屏的国道,15分钟后到凸洞乡。

过一公路桥后为三叉路口,右侧路口为去莲花山水库的乡村公路,中间为去锦屏县的国道,左侧为去克烈侗寨的乡村公路,全程4.9的水泥路,一直驾车到寨里的篮球场,回龙桥就在旁边。


由于克烈侗寨背靠着黄哨山名峰,大峰之下有许多无名的小峰,有千峰竞秀的笼统说法,整个寨子的房屋就好像一粒粒璀璨的珍珠撒落在此一样,镶嵌在不知名的主峰之下。

山涧里有多条清清亮亮的潺潺溪流,溪水边有着无数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野山药。

野山药,当地俗称“糯苕”,侗语称“能”,多年草本。由于块根肥大而富有淀粉,花开夏季,生长于海拔700米以上的山谷、山坡灌丛或林源湿地。一般从山上挖下来之后,用背篓背回家中,之后搬到水井边,洗净刮皮,再担回屋,将其捣烂,然后倒入木盆之中,再加上石灰水,用手反复不断捏拿,最后,一种美味的绿色食品便铸成了。这种“糯苕”既可入药,又可食用,具有健脾祛湿、补胃壮肾的功能,可大治糖尿病、肺结核、急慢性肝炎、气血虚弱等。


在峦峰竞秀的山林间还有一种叫“黄腊”的八月瓜,中药名称“预知子”,这种瓜果为常绿木质藤本植物,生长在山阳坡面,长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坡杂木或灌木丛中,香甜可口,黄澄澄的八月瓜便悠长地留在克烈人的岁月里。


黄哨山海拔1029米,是天柱第二大高峰,所产石笋,壳薄、肉肥、色白、质嫩、鲜中带甜,清脆带香、味道鲜美,还有纤维素、糖、钙、锌、铁等多种营养成分,有助食、开胃、强身祛病之功,常吃能起到延年益寿、减肥纤体的作用。每年秋冬时节,克烈人都会进山摘石笋,制作美味佳肴招待客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