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书是水族的古文字、水族书籍的通称。它是一种类似与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号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是象形文字未开发的最后领地。水书还有其他的荣誉称号:比如水家人的“易经”、“百科全书”是解读水族悠远、沧桑、苦涩历史的重要典籍。 表现形式 “水书”是水族先民创制的一种独具一格的雏形文字,水族语言称其为“泐睢”(“泐”即文字,“睢”即水家,“泐睢”意为水家的文字或水家的书)。它是水族民间知识、民间文化的综合记录与反映,涉及天文历法、原始信仰、伦理道德、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流传于西南地区的水族聚居地。 水书的文字符号体系独特,既有类似甲骨文、金文的一种汉字,也有众多的象形文字符号,还有段落表义的图画文字。其字数少(仅数百字)、文字符号体系独特,文本不能独立表达意义,而要依靠有师承关系的水书先生,能看懂读通和会使用水书的“祭师”(全部为男性)。据水书所载相关条目,结合口传内容作出解释才能具有意义。因此几千年来水书是靠一代又一代的水书先生通过口传、手抄的形式流传下来的,它是水族古文字抄本和口传心授文化传承的结合。 水书来源 水族源于古代“百越”族系,水族的聚居地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的苗岭山脉以南、都柳江和龙江上游。森林密布,山水如画,适于农林业的发展,是贵州高原的鱼米花果之乡。水族擅长农耕,以种植水稻为主。水族有一种古老文字“水书”。 关于水族文字的来源,水族人有自己的说法。 传说之一:水族文字是水族的一位名叫陆铎公的先祖创造的。相传,他花了6年时间创制文字。起初,水族文字“多得成箱成垛,堆满一屋子”,后来天皇派天将烧了装着水族文字的房子。陆铎公生怕再遭天皇算计,此后全凭记忆把文字装在肚子里。 传说之二:水族文字是陆铎公等六位老人在仙人那里学来的,仙人根据水族地方的各种牲畜、飞禽和各种用具,造成了泐睢。 六位老人经过6年的学习,终于把泐睢学到手,并记在竹片、布片上带回。在回家路上,泐睢被人抢走。为了避免再遭人谋害,凭着记忆,陆铎公故意用左手写泐睢,改变字迹,还将一些字写反、写倒或增减笔画,形成了特殊的水族文字。 水书分类 水书的结构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象形字,有的字类似甲骨文、金文;二是仿汉字,即汉字的反写、倒写或改变汉字形体的写法,三是宗教文字,即表示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种密码符号。 水书就其性质而言,分为吉、凶两类。其目录可分为阅览本、朗读本、遁掌本、时象本、方位本、星宿本等等。 水族人民丧葬、祭祀、婚嫁、营建、出行、占卜、生产,均由水书先生从水书中查找出依据,然后严格按照其制约行事,并由此形成水书习俗。 水书传承 水书的文字符号体系独特,能看懂读通和会使用水书的“祭师”(全部为男性)。水书文本,由水书先生据水书所载相关条目、结合口传内容做出解释才能具有意义。 水书是靠一代又一代的水书先生通过口传、手抄的形式流传下来的,它是水族古文字抄本和口传心授文化传承的结合。水书先生与水书的结合是传承水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前提。 水书习俗是水书形成、发展和传承并以此构成与水族生活相关的习俗。水书习俗的传承方式形成了水书的两大组成部分:一部分是用水族雏形古文字编著的手抄本;一部分是通过水书先生口传心授,用以弥补因文字发展不完善而无法记录的大量要义、仪式、祝词等。 水族人民古时出门、办事、婚娶迎嫁占卜所用。另外,后来破解的四卷水书,也透露了水族人民古老的生活方式。 “日历卷”是水族先民运用天文历法知识在丧葬方面推演吉凶、预测祸福的卷本;“时辰卷”是一部水书秘籍,它是根据五行学说和天体运行学说,阐述远古时期阴阳论的卷本;“寿寅卷”是水族先民根据“万物有灵”论,高度概括动物生活习性与人类生活现实的矛盾趋吉避凶的卷本;“金堂卷”是水族先民择定吉日的卷本。 2006年5月,水书习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