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和谐文明的伦洞侗寨

2018-6-8 11:34| 发布者: 旅游指导| 查看: 1536| 评论: 0|来自: 秀美黔东南

摘要: 这是哪里从江县洛香镇伦洞村,位于从江县洛香镇西部,坐落在黔桂交界的大山山脚,距县城60公里,全村216户950人。全村土地面积7.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0.6亩,其中良田面积457亩,居住有吴、朱、石、梁、陆等姓,兼 ...

这是哪里

从江县洛香镇伦洞村,位于从江县洛香镇西部,坐落在黔桂交界的大山山脚,距县城60公里,全村216户950人。全村土地面积7.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0.6亩,其中良田面积457亩,居住有吴、朱、石、梁、陆等姓,兼为侗族。全村以农业种植为主,主要作物有水稻、红薯、土豆、大豆、油菜、柑橘等,还发展林业、养殖业。


这里的气候
伦洞村坐落于群山环抱、青翠萦绕的山涧里,寨前溪水潺潺流淌,屋后古木参天,白天蝉鸣鸟唱,夜晚蛙叫虫吟,是一座富有诗意的侗寨。
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植被覆盖率较高,森林资源较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4.4℃,是避暑的好地方。
由于伦洞植物茂盛,树木葱葱郁郁,蚊虫较多,传说祖先当时移居时带着一种驱虫树遍山种植,驱赶蚊虫。由于那树的特效功能,至今伦洞也很少有蚊虫。伦洞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黄鳝天窗”,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农户家里。
每年在盛夏时节通常在晴天不久后有一股水从“天窗”冒出地面,这种现象一般持续一个多小时。
据寨老说,寨地下有一条蟒黄鳝,意在告诫人们这是不要闲坐在家,要抓紧时间搞好生产。至今寨老们还一直延续着每月初一、十五烧香祈祷的习俗,企盼蟒鳝护佑全寨老小安康,一年风调雨顺。


品德教育
村民们昼不上锁,夜不闭户,每当日落,鸭不进圈,鹅栖河边,羊睡桥头,马放河涧;青年宵夜,歌舞相伴,家禽宰先,姑娘收币,次日付钱,家庭和睦,不偷不赌,村规管严,村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邻里关系和睦。
幽静的夜晚也能听到吹芦笙的声音,人们无歌不懂、无调不哼,这里还是歌的王国。村民们个个能歌善舞,每到夏天傍晚,风雨桥上,吊脚楼下,溪水河边,歌声四起,笑语阵阵,男女青年对唱情歌,每年要举行大大小小上百次芦笙比赛。

约在光绪二十年间,社会十分混乱,不少外来人到村里做木材生意,常常欺压百姓,于是有一天,寨老们深夜谋划整治,将一个犯有命案的外来人五花大绑,次日斩首示众。
这起历史事件影响十分深远,以至于村里所有族人,人人牢记在心,并各自教育子女,记住不能欺压百姓,不能做伤天害理之事,否则必将受到严惩。
解放后,新中国的成立,伦洞村更是迎来了新气象,在原有口头治理的基础上,开始制定村规民约,在侗族地区称为《款约》。


款约内容
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120”:即120斤米、120斤肉、120斤酒。一旦谁家有人偷牛盗马,做违法乱纪之事,就要被罚“三个120”,且上门送到全村每家每户。
“三个120”字里简单,内容却包含了上至国家法律法规,下到村情民意,宣扬了惩恶扬善、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

自古至今,在伦洞村,“歌养心、勤养身”、“心在悟、道灵感”类似的民间名言警句举不胜举,全村人慢慢形成了勤劳的人人人夸、懒惰的人人人骂的良好风气。
如今,村规民约就像面镜子,村民可以在对照查找自身不足,改变个人陈规陋习的同时,相互监督,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了广大群众,促进了村庄的稳定和谐。
1996年被列为从江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农村的第一平安村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