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仫佬族的传统风俗
摘要: 这个民族可能你们很少听到过,仫佬族历史悠久,是我国古老的世居民族之一,过去被称为“木僚”、“木佬人”……等。1993年民族识别认定时,将“木佬”改为“仫佬”并称之为仫佬族。仫佬族由于没有文字,人口总量较少 ...
这个民族可能你们很少听到过,仫佬族历史悠久,是我国古老的世居民族之一,过去被称为“木僚”、“木佬人”……等。 1993年民族识别认定时,将“木佬”改为“仫佬”并称之为仫佬族。仫佬族由于没有文字,人口总量较少,且长期处在其它几个民族的夹缝之间生存,导致文化也互相吸收和渗透,其文化理念和表现形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几乎要失去了自身的文化生存空间。 然而,在众多的仫佬族传统文化中,唯有“仫佬年”在仫佬族群众中认知度最高并仍延续至今。 “仫佬年”仫佬话称为"达年"。起源于夏代,原为汉族先民的传统节日,秦汉以后传入岭南。 仫佬年就是仫佬族的春节,为一年诸节日中时间最长的一个节,与除夕的活动联为一体。除夕是前一年的节日的终结,也是另一年节日的开端--春节的前奏。 因此,就二者的关系来看,它们是同一个节日的两个部分,时间的界限把它们划为新年与旧年两半。 仫佬年的故事 相传,仫佬人选择在“卯”日过年有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仫佬人的祖先曾以兔子作为定亲礼物,成亲之日恰是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兔场天。 后人因此定这天过年,具有祭奠祖先、继承传统之意;这一天,仫佬人杀猪祭祖、庆祝丰收,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仫佬年作为仫佬人的一个传统节日,承载作本民族的许多历史和民族文化的信息,而且从与节日有关的一切活动可以看出,仫佬人具有典型的南方山区农耕民族的特点。 仫佬年习俗 仫佬年这天,仫佬人早早的起来,家家户户,男人忙活着杀猪宰鸭、下田捉鱼、打糍粑;女人则来到水井边淘洗水井,然后打上新年的第一桶井水,回家做豆腐、做糕点;德高望重的寨老们,则主持仫佬年最重要的一个仪式——“打保寨”。 打保寨 因仫佬人的住房几乎是木质结构,容易引发火灾,故而仫佬人在每年过年的时候,举行“打保寨”仪式,告诫村民注意用火、严防火灾,并祈求来年族人平安吉祥。因此,“打保寨”也可说是仫佬族一种古老的消防安全宣传。 斗糍粑 仫佬族过春节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节日食品,即家家户户都做"斗糍粑"。富有之家做"斗糍粑"的糯米达一、二百斤,一般中、下水平之家也达二、三十斤。 每到年三十晚或年初一、二,各家各户的青壮年男子,都主动地互相帮助,把蒸熟了的糯米饭,用舂碓舂溶,再捏成一个个似小碗口大的糍粑,盖上红色的圆印,放到通风干燥的地方晾干。吃时放到镬里煎软或放在火炉上烤软即可。 仫佬歌声 仫佬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仫佬年”,仫佬山寨更是歌声不断。最为有趣的是,过年那天的晚上,一村的仫佬人相约在一起,围坐在燃着熊熊篝火的大火塘边,尽情地饮酒欢歌。 他们以歌对老人表达孝敬之情,对孩子表达关爱之意,也有老人以唱歌的形式向儿孙讲述仫佬族的古老传说,而未婚青年则借歌声向心仪的对象表达爱慕,火塘边歌声笑语如潮,其乐融融。唱得最好、唱得最久的最受尊敬,大家称其为“秀才”。 仫佬年的活动 九月秋收结束,十月过年,有庆贺丰收,感谢祖先庇佑之意。这天,老年人则向孩子们讲故事,介绍祖辈的业绩和仫佬族的古老传说。 仫佬族未婚男女青年梳妆打扮后相约到村寨附近山上聚会,唱歌游玩,谈情说爱。仫佬人把“仫佬年”视为良辰吉日,不少仫佬人结婚,都在这天举行。 仫佬族同胞还举行赛歌、赛马、斗牛、斗鸡、斗鸟等丰富的民俗活动。 仫佬族文化丰富多彩,但多为口头传诵,仫佬语、传统手工艺及传统民歌等近乎失传。“仫佬年”作为仫佬族的传统节日,也只有仫佬人聚居的村寨还存在,许多仫佬族传统民俗日益淡化,传承的文化空间逐渐缩小,传承后继乏人,亟待抢救、保护。 |
上一篇:侗族村寨大聚会下一篇:青山界四十八苗寨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