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您的位置:黔东南新闻> 健康>内容

一场山地马拉松夺走了21人的生命!身体“失温”,该如何施救?

2021-5-25 17:04| 发布者: 旅游指导| 评论: 0|来自: 央视新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摘要: 5月22日,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举办的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发生意外。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在高海拔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出现了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人员随即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 ...

5月22日,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举办的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发生意外。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在高海拔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出现了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人员随即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部分参赛人员失联。


不少网友表示痛心,为何一群热爱运动、热爱生命的人,却被意外无情地剥夺了生命?究其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失温!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失温”是怎么一回事?

有多危险?


马拉松比赛的最适宜温度大约在10-15℃,但身体对外环境温度(冷、热环境)的适应也非常重要,而体温调节又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当产热速率低于散热速率,体内热量越来越少、不足以保持体温,就会出现“失温”现象。


户外运动中“失温”的原因主要有:


· 环境温度过低和穿着太少,使得人体通过体表传导流失的热量太多;


· 身体能量不足,特别是运动进行到后程,因为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没有足够能量供以产热维持体温。


· 温度过低时,身体中的生物酶会失效,导致人体的化学反应难以进行,进而抑制人体机能,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失温”有哪些症状?

“失温”有轻度和重度之分

轻度“失温”:患者体温下降到33~35℃,同时会产生剧烈的寒战、四肢冰凉、脸色苍白、严重疲劳、语言不清、肌肉不受意识控制、呆滞、记忆力减退、情绪改变或者失去理智、脉搏减缓、幻觉等。

重度“失温”:患者体温降到32℃以下,并且失去意识,进入类似冬眠的状态。具体表现为肌肉不再痉挛、脉搏和呼吸速度放慢、体表血液循环大幅度下降、丧失意识等。


为何夏季还出现“失温”死亡现象?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热原体,随时随地和外界进行热传递作用,其中温度、湿度和风力影响是导致“失温”的最常见因素。

即便在夏季,也会有早晚温差,由于马拉松运动会造成人体流汗湿度加大,再加上风力加大,也极容易出现热量迅速流失,造成“失温”现象,更不用说遇到了恶劣极端天气。


出现“失温”,具体如何施救?

第一步:安全转移


在众多“失温”遇难案例中,遇难者都是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中引发“失温”。


错误做法:继续暴露——在队友出现“失温”症状时,直接在垭口、山顶等暴露地带进行救援,风雪环境中的患者会加剧“失温”。


正确做法:转移或扎营——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将患者转移至避风处,躲在岩石等遮挡物后方。必要时搭建帐篷进行救援。


第二步:冷面隔离


患者被安全转移到避风处后,冰冷的地面仍然会继续蚕食宝贵的热量,此时救援队第二步是将人体与地面隔绝开来。


错误做法:接触地面——如果让患者直接躺在地上,或者帐内没有铺设睡垫,地面会将患者仅存的热量一点点拽走。


正确做法:隔绝地面——在转移患者之时,救助人要迅速使用睡垫将患者与地面隔绝,防止患者的核心体温继续流失。因为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导到低温物体,睡垫的作用便是阻隔地面,减缓热量传导过程。


第三步:干燥处理


患者出现“失温”症状时,可能在风雪中已经徒步很久,内层衣物已经被濡湿;外部雨雪也会打湿衣物。救助者要尽快帮助患者更换衣物,保持患者身体干燥,减少由于衣物潮湿带来的热量流失。


错误做法:身着湿衣——如果任由被雨雪打湿的衣服贴在患者身上,身体会一直处于一个潮湿的小环境中。衣物中的水分成为传热导体,同时水分的蒸发也会带走更多热量。


正确做法:更换干衣,进入睡袋——无论患者穿了多少层衣服,只要被浸湿,都应迅速将湿掉的衣服全部脱下,用织物擦干患者身体,换上干燥衣物,用睡袋或厚衣物将患者全身包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