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蜡染之乡的悠久技艺

2018-7-7 15:58| 发布者: 旅游指导| 查看: 1433| 评论: 0|来自: 秀美黔东南

摘要: 贵州是我国著名的“蜡染之乡”,声名远播海内外,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为劳动人民所创造,也为他们所使用和欣赏。它以素雅的色计,优美的纹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贵州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千百年来,贵州一 ...

贵州是我国著名的“蜡染之乡”,声名远播海内外,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为劳动人民所创造,也为他们所使用和欣赏。它以素雅的色计,优美的纹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贵州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


千百年来,贵州一带的苗族妇女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进行着蜡染制作。她们用最优美的蜡染纹样来制作婚礼和节日的盛装,姑娘们用她们精心制作的蜡染纹样,表示她们的聪明才干,博得人们的赞赏。贵州苗族蜡染艺术,经过悠久 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及艺术信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蜡染是贵州省丹寨县、安顺县、织金县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古称“蜡缬”,苗语称“务图”,意为“蜡染服”


在长期与外界隔绝的艰苦坏境中, 这里的居民逐渐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古老的蜡染技艺因此得以保留下来。按苗族习俗,所有的女性都有义务传承蜡染技艺,每位母亲都必须教会自己的女儿 制作蜡染。所以苗族女性自幼便学习这一技艺,她们自己栽靛植棉、纺纱织布、画蜡挑秀、浸染剪裁,代代传承。

在此状况下,这些苗族聚居区形成了以蜡染艺术为主导的衣饰装束、婚姻节日礼俗、社交方式、丧葬风习等习俗文化。

苗族蜡染有点蜡和画蜡两种技艺,从图案上可分为几何纹和自然纹两大类。丹寨苗族蜡染的作者们更喜欢以自然纹为主的大花,这种图案造型生动、简练传神、活泼流畅、充满夸张,乡土气息十分浓厚。安顺苗族蜡染以几何纹样为主,图案结构松散、造型生动。织金苗族蜡染以细密白色为主,布满几何螺旋纹,图案结构相互交错,浑然一体。
纯手工,对当代人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当机器时代的大量复制品充斥生活的时候,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只是选择在心底默默哀悼,哀悼我们越来越贫乏萎缩的灵魂。然而黔东南丹寨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工艺让我们忽然感受久违的亲切与温暖,仿佛冰封的灵魂闻到一丝丝春的气息。

在苗语中,“窝”者,衣也;“妥”者,蜡染也。“千年窝妥”便是苗族人传承千年的蜡染衣服。
要体验原滋原味的蜡染创作过程,深入了解苗族蜡染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更多知识,只有深入到来到贵州菜能深刻的感知!

(用自己工具手工细心的精心一笔一画,手巧非平衡,这是需要一定的技术才能完成)

在传统工艺日渐式微的今天,丹寨苗族仍然坚持从纺纱织布、点蜡、画蜡再到浸染、晾晒这样一套完整而复杂的工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宁航蜡染的画蜡能手全部是来自于大山深处的苗族妇女,他们从小学习蜡画,功底深厚,在创作过程中甚至可以达到“没有规矩而自成方圆”的精湛程度。
不仅如此,她们还是真正的大山养育的“自然人”,喜欢以自然界中的花鸟鱼虫做素材,随心所欲地创作,想象大胆,乡土气浓,富有童话般的梦幻色彩。


以家禽和野兽为蜡染图案,其中鸟的变化最为丰富



蜡染的制作工具主要有铜刀(蜡笔)、瓷碗、水盆、大针、骨针、谷草、染缸等。制作时先用草木灰滤水浸泡土布,脱去纤维中的脂质,使之易于点蜡和上色。
然后把适量的黄蜡放在小瓷碗里,将瓷碗置于热木灰上,黄蜡受热熔化成液体后,即可往布上点画。点好蜡花的布再用温水浸湿,放入已发好的蓝靛染缸,反复浸泡多次,确认布料已经染好,即可拿到河边漂洗,让清水冲去浮色,再放进锅里加水煮沸,使黄蜡熔化浮在水面上,回收后以备再用。

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机器化工蜡染,实际上是打着蜡染的旗号做的伪蜡染,真正的蜡染是以纯手工绘制和染色,并以纯天然染料和纤维面料制作出来的




(圆盘图象征团圆,边上的青草文象征农作物丰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