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好山好水好风光,山美水美人更美。侗族的人文风情,也有着独特的魅力。不得不说,我国很多传统正在消失,那些执着坚守将其传承下来的人都是无冕之王。 贵州东南部的侗族保存着许多千百年不变的传统文化,服饰文化就是其中的精髓。这里的妇女至今保持着手工制作侗布和侗衣的传统。 侗族妇女在纺织纱 肇兴侗寨 清晨或傍晚人稀安静时,在侗寨会听到“梆梆”的木头敲击声。 捶打布料X1 捶打布料X2 做一套盛装的服饰,从制纱、晾晒、纺织、染色、捶打、凉干、裁剪、绣花到成衣,要三年时间。 晒纱线 侗服的原材料,早先主要来自于寨子周边山里的麻树皮,后来又加入一些棉花,面料也变得更加细腻。 侗族妇女在纺纱 妇女们有空就坐在房前街边,将棉麻纺成紧密的纱线,再用织布机制成土布。 侗族妇女在纺纱 天气晴好的时候,一排排侗族妇女坐在一起,穿着民族服装,纺纱机声“吱吱”响,成为侗寨街头的一道风景。 染缸 通常用植物染料多次浸染白色的土布,颜色以深蓝色、暗红色居多,如果加入一些草木灰,可使其颜色更深。 漂洗X1 漂洗X2 经过浸染,晾晒的次数越多,布料纹理越紧密,光泽度越亮。 晾晒在蓝桥 晾晒在窗前 成品布 然后还要涂上蛋清经几番地捶打。光染色、捶打这个过程就需要历时约11个月。 侗族妇女在检查布料的质量 收卷 成衣 侗族人的服饰可分为常装与盛装两大类。平时穿常装,节庆或“为耶”时才穿盛装。根据着装对象来分,可分为男装、女装和童装三大类。 常装 侗族童装 侗族服装宽松舒适,透气吸汗,既适合歌舞表演,也利于田间劳作。成品的侗服充分展现侗族服饰文化的精髓,就像侗寨鼓楼一样遗世独立。 侗族表演盛装 由于侗衣制作太过复杂,很多年轻女孩已经不会这门手艺了。随着侗族老人渐渐辞世,传统的侗衣制作工艺也正面临着失传的危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