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后,山东老人终于在黔东南锦屏县的烈士墓找到哥哥...
摘要: 4月4日,山东籍老人刘言芝来到锦屏县烈士陵园祭拜自己的哥哥,而这一拜,整整迟到了70年。当天早上10时许,通往锦屏县烈士陵园的台阶上,一位看上去身板比较硬朗的老人在众人的陪同下向陵园走去。毕竟已年过七旬,几 ...
4月4日,山东籍老人刘言芝来到锦屏县烈士陵园祭拜自己的哥哥,而这一拜,整整迟到了70年。 当天早上10时许,通往锦屏县烈士陵园的台阶上,一位看上去身板比较硬朗的老人在众人的陪同下向陵园走去。毕竟已年过七旬,几段台阶走完,老爷子停下歇了一会,仅停留了几秒钟,老人又大步前行。这样的短暂停留,难掩老人迫切祭拜烈士刘云芝的心情。 老爷子叫刘言芝,山东省茌平县人,今年72岁,是长眠在锦屏烈士陵园内的烈士刘云芝的三弟。 (烈士刘云芝。) 寻找大哥70年 老泪纵横求助外甥女 刘言芝告诉都市新闻记者,哥哥刘云芝离南下参加革命时,自己大概只有2岁的样子,对大哥基本上没什么印象。但就在几年后,听老人们说哥哥已牺牲,但对于何时牺牲?安葬在哪?家人全然不知。 此后,家人也四处打听,但由于家族里的人大多居住在农村,加上当时信息较闭塞,断断续续地寻找并未给刘言芝一家带来什么好消息。 直到1979年,老母亲病重离世,弥留之际的老太太再三嘱托刘言芝一定要找到大哥刘云芝。“大儿子在哪?”成了老太太一生的心病。 2019年春节前夕,刘言芝拨通了远在浙江的外甥女朱杭红的电话,老爷子说起了寻找刘云芝的事情。 “当时哭得很伤心。”朱杭红回忆,老爷子和自己视频通话时老泪纵横。原来,老人认为自己近年来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多年来一直没有完成母亲的遗愿,同时自己对大哥的思念随着年纪增长也越加强烈。 而老人认为,外甥女朱杭红身在浙江,认识的朋友较多,希望朱杭红能接过“寻找大哥”的重任。“我一下就觉得这是个大事了。”在朱杭红看来,三舅(刘言芝)是个特别坚强的男人,突如其来的落泪可见老人及其迫切想找到大哥刘云芝。 随后,朱杭红开始四处寻找烈士刘云芝的线索。 一张网帖成为转机 先烈忠骨终寻到 春节期间,朱杭红赶回山东向三舅刘言芝详细了解了大舅(刘云芝)的相关情况,但信息少得可怜。 朱杭红压力挺大,由于有效信息很少,只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网上寻找有关烈士刘云芝的信息。 说来也巧,几次搜索后,朱杭红在网上看到一个贴子,楼主发帖:“茌平县乐平镇教场铺村的魏福臣、刘云芝烈士家人请联系我。” 从帖子的信息来看,茌平县乐平镇教场铺村就是刘云芝烈士的老家,而这个帖子发布的人也正是当地的一名志愿者。几经联系后,朱杭红找到了志愿者张文,从志愿者提供的相关信息里,朱杭红和家人几经辨别后,最终确认烈士刘云芝被安葬在贵州省锦屏县烈士陵园内。 一经确认后,朱杭红和家人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刘言芝老人。 “整个家都沸腾了。”刘言芝外甥王廷秋告诉记者,刘言芝得到这个消息时,整个家族的人悲喜交加。“娘啊……您的大儿子找到啦!我们去把他接回家!”刘言芝老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更是跑到母亲的遗像前哭得嘶声力竭。 烈士墓前 兄弟倾诉 4日上午10时15分许,刘言芝老人在家属的搀扶下,缓步来到锦屏县烈士陵园。当看到刘云芝烈士的墓碑时,老人手捧着烈士刘云芝的遗像跪倒在墓碑前悲痛不已,嚎啕大哭,而这一拜让老人苦苦等候了数十年,随行的家属们看到这一幕不禁热泪盈眶。 (老人刘言芝手捧烈士刘云芝遗像。) 老人情绪稍微平复后,他上前鞠躬默哀,用微颤的双手在哥哥的墓前献上了小白花。 “70年了,我总算找到你了!”眼睛湿润的刘言芝老人对着墓碑诉说几十年来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告慰着母亲的在天之灵。 “几十年的追寻,终于找到了大舅的墓碑。”朱杭红含着泪说,得知刘云芝烈士安葬在贵州省锦屏县,4月3日一大早,家人就陪同刘言芝老人从山东省一路赶往锦屏。他们表示,有生之年的清明节都会带儿女来看望亲人,铭记这段历史,追思革命先烈,弘扬浩然正气。 (家人在锦屏县烈士陵园进行祭拜。) 相关阅读: 据山东省茌平县党史办藏书《信仰的力量——茌平烈士专辑》记载:刘云芝,(1922—1950年3月15日),乐平铺镇教场铺人,中共党员,1949西进贵州,任锦屏县政府经济助理员,1950年3月到敦寨区协助区委开展征粮宣传工作。 1950年3月12日,刘云芝随区委副书记周金庆等4人到新化乡开展工作。13日,敦寨土匪暴乱,土匪冲进乡公所将周金庆捉住,并假借周金庆名义通知分赴各自工作地点的队员回来开会。不知是计的刘云芝接到通知后立即返回乡公所,途中落入叛匪伏兵手中。刘云芝、周金庆遭到严刑拷打,于15日深夜被土匪杀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