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岩悬崖上的苗寨 文 / 潘年英 贵州省黔东南的许多苗寨都是建立在高山顶上的。问他们为什么要选择那么高的地方来建寨子?老乡们说,高点嘛,好看远处。 高岩苗寨就是这类苗寨的典型和突出代表。寨子建立在一处形似半岛的高山顶上,三面临悬崖绝壁,一面靠山,只有一条小路通往外界。 我第一次去雷山县的高岩苗寨时,是和内人及友人胜武夫妇同行。天气很不作美,一直不停地下着小雨。山谷被浓浓的大雾包裹着,什么也看不清。当时正值盛夏季节,我工作的湖南湘潭气温高达40℃,但这里却只有10来度,进入寨子之后,我们不得不赶紧到村支书家去烤火取暖。 “我们这个地方,鬼都不来,你们来搞哪样?”村支书姓杨,他很诧异地问我们。 “这是个好地方。”我对他说。 “好哪样好?交通不方便,苦得很。” 当天晚上我们入住村长家。因为没有电视看,也没有别的娱乐,加上天凉,我们都早早睡下了。 第二天,我想早早起来去看寨子,去拍一些照片。但天公依然不肯作美,一直下雨,并且浓雾依然,我还是什么也看不到。中午,雨依然没有停,浓雾也没有半点散去的迹象,我很绝望,只好打算吃过午饭就返回雷山县城了。 但同去的胜武不甘心,硬是要把我们拉到山顶上去走一圈。当然除了浓雾,我们还是什么也看不见。我百无聊赖,随手摘了一片树叶吹奏了一曲《苗岭的早晨》。 突然,奇迹出现了——一阵狂风突然从谷底往山上吹来,刹那间,天空竟然雨停雾散,现出了高岩寨子美丽的容颜和大峡谷壮美的景色。 我和内人及胜武夫妇都惊讶不已,觉得这事情太不可思议。于是我们一面感慨,一面立即架起相机拍摄照片。我一口气拍了两个胶卷。 大约10分钟后,风停了下来,浓雾又重新包围了整个高岩世界。而且,雨也立即大起来。之后任凭我们怎么千呼万唤,浓雾再也不肯散去。 后来照片冲洗出来,我那两卷雾中高岩的照片简直美丽无比,所有看过照片的人都惊叹不已,问我是在哪里拍摄的?人间怎么可能有那么好的景色?我于是告诉他们我在高岩的遭遇,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敢相信世间竟然会有如此神奇的事情。 因为不满足于只拍摄了一个雾中高岩,第二年我又自己单独寻找机会再次前往高岩。这时候,高岩已经修通了公路,虽然那还只是一条非常简易而且陡峭无比的乡村土路,但毕竟通了车子,方便多了。 我是从雷山县城租了一部长安小面的进去的。开车的司机是本地人,对路况比较熟悉,但还是开得非常小心。 天气终于争气了,晴朗,阳光明媚。我也终于一睹高岩的全部真容——建在陡坡之上的木楼村寨,高高地矗立在一块突兀的悬崖上,对面是风光无限的深深的大峡谷,远方则是绵延不尽的秀美群山。 那天下午,我一个人在高岩苗寨转了很久。 我没有再去打扰杨支书和别的村干部。 那天我还惊奇地发现,寨子的绝壁下竟有小路通达谷底,而且小路上铺着显示着岁月痕迹的巨大的青石板,不由使人对苗族过往的历史浮想联翩。 “老人家,你们搬来这里好多代人了?”我问一位过路的苗族老人。 “来多代得很喽,古代来的喽。”老人说。 “你知道你们祖先为什么要选择来这地方居住吗?”我又问。 老人看我良久,回答说:“可能是为了方便逃跑吧。” 回寨子的路上,我反复咀嚼老人的话,觉得老人这句看似朴实的话语,其实就是对苗族古代历史的总结和概括。 插图:贵州风行 ——本文作者—— 潘年英 贵州天柱人,侗族,作家、大学教授。著有《雷公山下的苗家》《长裙苗短裙苗》《木楼人家》等数十部文学、学术书籍。 (来源:悠然雷山) 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