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您的位置:黔东南新闻> 要闻>内容

【大战140天·决战脱贫攻坚】下司新华:黑毛猪养殖“有声有色”

2019-8-6 09:11| 发布者: 旅游指导| 评论: 0|原作者: 时政凯里 蒋建民

摘要: 近日,笔者来到凯里市下司镇新华村东山9组开展脱贫攻坚入户走访,得知这个有46户苗族群众的自然寨养殖黑毛猪的农户就占了一半,他们把脱贫致富产业做得有声有色。  今年50开外的赵龙美,是新华村东山9组农妇。几年 ...
近日,笔者来到凯里市下司镇新华村东山9组开展脱贫攻坚入户走访,得知这个有46户苗族群众的自然寨养殖黑毛猪的农户就占了一半,他们把脱贫致富产业做得有声有色。

  今年50开外的赵龙美,是新华村东山9组农妇。几年前,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她积极参加各种养殖技术培训,并向周边养猪大户学习,了解猪的生活习性、生长特点,逐步掌握了消毒、防疫、喂食等技术,并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养猪方法和实用技术,每年饲养肥猪10余头,去年养猪规模达到50多头,通过养猪,让家里过上了好日子。


  为了提高养殖品质,赵龙美在经历了养殖白毛猪到白猪黑毛猪混养后,今年清一色地喂养起了黑毛猪。她说,黑毛猪是地方品种,耐粗饲,抗病能力和繁殖性能强,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低,且瘦肉率高,目前在市场上抢手,价格比白毛猪贵。

  随着生态养殖热的兴起,赵龙美抛弃了用精饲料和生饲料喂猪的办法,改为采取熟食喂法,每天喂玉米、米糠、红薯、洋芋、蔬菜等,坚持生态喂养。她还隔三岔五地去麻江县龙山、宣威等地,按照每斤0.1元的价格适时买来酒糟;还去白午村,按照每锅10元的价格买来豆腐渣喂猪,努力提高猪的肉质,让顾客和消费者喜爱。


  眼下,赵龙美家还存栏有黑毛肥猪20多头,黑毛母猪6头。其中有3头黑毛母猪今年还要繁育一次,每胎产仔可达10余头。

  赵龙美养猪走上了自繁自养的路子,既节省了投资,又确保喂养的猪没有疫病,都是健康猪。现在,她和家人一门心思都扑在养猪创业上,每天早晚清洗圈舍,清理粪池,药杀苍蝇,打扫卫生,圈舍内外干净整洁。


  在赵龙美户的带动下,新华村东山9组群众兴起了养殖黑毛猪的热潮,原来养猪的农户有一半都改喂起了黑毛猪,提高养殖效益。

  40多岁的刘文忠和妻子赵华菊,有个女孩在下司小学读5年级,还有一个男孩不到一岁,需要照料,出不了远门。为了早日致富,过上好日子,今年5月,赵华菊和丈夫按照每斤13元的价格,买进5头黑毛仔猪,每天喂蔬菜、玉米等食料,2个多月下来,平均每头增长了60多斤。喂猪的事,基本都是赵华菊打理,而刘文忠则在附近一带做泥水工,多挣收入。


  今年76岁高龄的东山9组刘炳奎,家有6口人,每年都喂5头黑毛猪。妻子年纪大了,走不动路,全靠儿媳照顾,儿子则在附近做零工,遇到什么活都做。身体还硬朗的刘炳奎,全身心地投入养猪事业中。今年3月,他买进5头黑毛仔猪,每头30多斤,全是喂玉米、蔬菜、红薯、洋芋等熟食,每头猪每天要吃玉米0.5斤、蔬菜1.5斤左右,喂了3个月,现在每头猪长到了100多斤。到年底的时候,将与往年一样,卖掉4头,留1头过年。


  如今,在新华村11个自然寨、22个村民组,都有群众养殖黑毛猪,养殖黑毛猪的农户共有202户,养殖数量达到630余头。今年7月底、8月初,新华村又新增83户贫困群众养殖起了157头黑毛猪,每头黑毛仔猪获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和下司镇补助700元,加快做大黑毛猪养殖规模,稳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使贫困群众在今年内全部脱贫。

(时政凯里  蒋建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