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人民网:凯里市大风洞镇“一村一品”助脱贫
摘要: “村民只管种,合作社负责销,通过前后方配合,水晶葡萄成为了村民脱贫的大产业。”看着串串晶莹剔透的水晶葡萄,韩泽锋开心极了。 韩泽锋家住凯里市大风洞镇杉树林村。1989年,高中毕业的他偶然得知一位同学家种 ...
“村民只管种,合作社负责销,通过前后方配合,水晶葡萄成为了村民脱贫的大产业。”看着串串晶莹剔透的水晶葡萄,韩泽锋开心极了。 韩泽锋家住凯里市大风洞镇杉树林村。1989年,高中毕业的他偶然得知一位同学家种葡萄,于是前往学习并在村里推广种植。从过去的零星种植,到现在已接近万亩规模,经过30多年的摸索,韩泽锋不仅对葡萄种植技术熟练于心,还通过组建合作社解决销售问题,每到葡萄成熟季节,来自重庆、湖南等地的客商就会直接来到园区采购。 “和过去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作物相比,葡萄种植每亩产值可达5000—6000元。”韩泽锋说,在种好葡萄的同时,合作社还实行葡萄套种魔芋和葡萄林下养鹅的立体农业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电商平台、“一亩田”APP等途径拓展销路,带动了60余户村民脱贫致富。 在都蓬村,“凯里平良贡米”的种植则为当地村民带来致富新希望。“我们的这个贡米隔老远就能闻到它的米香。”行走在蜿蜒崎岖的乡间田埂上,一片片稻苗随着微风摇曳身姿,散发出特有的清香,看着绿油油的千亩梯田,村党支部书记杨应周脸上止不住笑意。 杨应周说,都蓬村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就有种植贡米的传统,并因其米粒晶莹剔透,饭粒饱满光亮,软硬适中有弹性,吃起来唇齿清香而备受消费者喜爱。凭借独特的生态和气候优势,都蓬村因地制宜,发展贡米种植4200余亩,并由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和销售。 2017年,“凯里平良贡米”成功注册“黔溪谷”商标,2018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凯里平良贡米”随着名声大振,“凯里平良贡米”的单价由原来的6元/斤提升至12元/斤,还与浙江杭州的企业达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让村民不仅鼓起“米袋子”,也富起了“钱袋子”。 事实上,杉树林村和都蓬村只是大风洞镇着力抓好“一村一品”打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风洞镇紧扣农业产业发展“八要素”,围绕“五步工作法”,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引导特色农业做强做优,利用“凯里水晶葡萄”“凯里平良贡米”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优势,全力打造5个党建农业产业扶贫园区。同时,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道路,成立了镇工贸公司及17个村集体经济公司,通过制定发展计划、实行政策倾斜、做好产销对接,把各涉农部门的扶贫项目、开发项目、招商引资项目,有计划有重点地向薄弱的村集中,有效解决群众发展的后顾之忧。 2018年,大风洞镇的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0.88%下降到2.53%,预计2019年将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孙远桃 何芬 熊奔 时政凯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