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想不到,凯里公安过去是这样办案的!
摘要: 杨晓梅 原凯里市公安局洗马河派出所副所长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60岁 从警35年1979年,杨晓梅被分配到凯里南凯派出所,也就是现在的洗马河派出所,负责户籍管理工作。说到自己刚上班时的工作,杨晓梅说 ...
杨晓梅 原凯里市公安局洗马河派出所副所长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60岁 从警35年 1979年,杨晓梅被分配到凯里南凯派出所,也就是现在的洗马河派出所,负责户籍管理工作。说到自己刚上班时的工作,杨晓梅说,当时户口迁入迁出全靠人工操作,效率不是很高。 在正式接管户籍工作后,想到户籍工作速度如此慢,当时年轻的杨晓梅便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他们把户口收集标上每一个单位,标上号,比如是农牧局从第一本开始,就从1编到50号。 杨晓梅想到这个办法当时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并在各个派出所推广。而现在,户籍管理工作已经实现了网络化和智能化,不仅可以通过手机预约办理户籍业务,还能办理省内异地身份证,这让杨晓梅感慨万分,她说,这可是原来怎么想都想不到的。 杨晓梅说,她从事了12年的户籍管理工作后,便主动申请去“管段”,也就是当片区民警。当时每个片区民警管理500户、5000人,这就要求民警对于自己管辖的片区人口,熟悉率必须要达到80%以上。由于当时没有电脑,所有人口的信息都只能靠笔记本记、脑子背。 杨晓梅说,她肩上背着一个包,拿一本笔记本,一支笔,走到哪一家,记到哪一家,那时候公安部要求一个责任区民警要考核六知即知名、知姓、知住址、知门牌号、知家庭、知交往人缘、知经济状况,她就记下来了然后晚上背。 当时的流动人口少,凭着自己的努力,杨晓梅很快对管辖片区的住户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熟悉率达到了90%以上。而说起当时的办公环境,杨晓梅告诉记者,当时派出所的办公环境简陋,甚至都没有独立的办公楼。 杨晓梅,他们办公楼是租房,租083招待所房子,她进来南凯派出所两年才建了一栋房子,就是单独的派出所办公,当时办公环境很简陋,一栋房子下面办公上面住房,值班接听电话开会都在一个房间。 而现在大家看到的派出所,不仅有办公区,而且还有生活区,办公环境宽敞明亮,设施功能齐全,民警有了宿舍、食堂,办公条件那是以前无法比较的。 杨晓梅说,那时除了办公环境简陋,交通条件也很落后。对此,杨晓梅记忆深刻,因为她刚开始到派出所时,出警、巡逻全靠走路,几年之后才配了自行车。 即便有了吉普车,但如果只是一般治安案件的话,民警还是骑摩托车,只有重大的案件,才能动用吉普车。杨晓梅说,而这些年,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处理警务,派出所配备警车的数量增多了,民警出警、办案得到了保障。 说到电话,当时那可以算是“奢侈品”,杨晓梅说,上世纪80年代,黔东南通讯还不是很发达,每个派出所就只有一部电话,而且电话还是电影里用手摇的那种。 而现在,已经有了专门的接警平台、专门的接线员,群众有困难、或者需要帮助,可以拨打110。在接到群众报警后,110指挥中心会及时派警,让民警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 说到破案,杨晓梅说,以前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像现在到处都有监控设备便于破案,那时候完全是“人工、手工操作” ,民警侦破案件是有一定难度的。 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设备的更新,公安的侦查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到智能,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给民警的案件侦破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虽然已经退休五年,杨晓梅的关注点还是公安工作,她说,现在全州公安队伍在不断壮大,社会治安环境越来越好,这是所有公安民警共同努力的结果。 记者感受到,时光荏苒,不断改变和提升的是公安民警办案的桌椅板凳、办公环境、技术装备和破案能力,不变的却是每个时代的公安民警的忠诚和敬业。杨晓梅所长退休了,但她给我们的一笑一语,都让记者感受到她那写在骨子里的警察荣誉感。 (来源:州融媒体中心、黔东南微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