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您的位置:锦绣黔东南>内容

台江 ▏ 藏鼓洞里的回声

2020-10-21 20:37| 发布者: 旅游指导| 评论: 0|来自: (文章来源:醉美台江)

摘要: 藏鼓洞在浓荫覆盖的悬崖绝壁上,飞鸟可近,野兽难攀,人迹罕至。洞中的鼓是当年苗族起义领袖张秀眉指挥作战用的战鼓。历经一百多年,岁月洗礼,沧桑巨变,藏在洞中的鼓身仍完好无损,用手轻拍发出清脆的响声。鼓何以 ...
藏鼓洞在浓荫覆盖的悬崖绝壁上,飞鸟可近,野兽难攀,人迹罕至。洞中的鼓是当年苗族起义领袖张秀眉指挥作战用的战鼓。历经一百多年,岁月洗礼,沧桑巨变,藏在洞中的鼓身仍完好无损,用手轻拍发出清脆的响声。鼓何以不朽?是义军浩气长存的英魂保佑,还是它倔犟不灭的忠灵护卫自身,永作苗家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见证?
静,静,再静些!倾心听吧,那天籁之音穿越时间隧道,透过历史尘沙,正从巍巍藏鼓洞中传来。一百多年前的悲壮史诗“蒙太奇”般的幻化,历历在目,震憾着我的心灵,掀起心海狂涛!

位于悬崖绝壁上的藏鼓洞遗址(宁克强 摄)


台江翁岗掌就村,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是历代苗胞生息之宝地,道光年间(1823年)一个眉目清秀的婴儿呱呱垂地在一户贫苦苗胞家,他就是反清志士张秀眉。那时清王朝.地方官府横征暴取,累及贫病交加的父母相继辞世。张秀眉从小靠给财主帮工度日,期间有心接触了许多有识之士喜欢钻研苗家传唱的古歌、苦歌、反歌和故事传说,目睹穷苦苗家的深重灾难,从中受到启发,也萌生反清决心。遂拜师习武,才15岁的早熟少年就跟随张升格聚义反抗官府。长到18岁时武艺超群,遍游苗疆各地,走访贤良挚友,常打抱不平,深得父老乡亲的称赞和佩服。

屹立在台江秀眉广场上的张秀眉雕像

咸丰初年(1850年),台拱、黄平、清平、清江等地,连续遭遇水涝、干旱和虫灾,颗粒无收,台拱的同知张礼度不顾黎民百姓死活,反而“提甲追征,狱之满”,大家不愿坐以待毙.奋起抗争此伏彼起张秀眉已长成堂堂热血青年,决心为家乡为苗胞誓举义旗,在荒丘上亲自倒栽一株枫树,祈祷上苍、许下心愿:来年树活,长枝叶,聚义造反定成功。秘密走访联络苗疆志士,提出“打倒官家,夺回土地”的主张。第二年倒栽的枫树已生根吐芽发绿叶,冥冥中,预示了造反必成的征兆。(此树历经百多年风雨,至今还生机勃勃,茂盛的生长着)。

咸丰五年(1855年)初,台拱抗粮事起,镇远知府吴登甲派黄平知州杨承照到台拱查办,杨采取血腥镇压,残酷的杀害了苗胞阿吾于南寨脚。更激起了群情激愤,鲁九等率众冲人衙门,杀了厅卒毁了厅堂。杨承照狼狈鼠逃,吴登甲慌忙调遣“十万大团”向苗寨示威,更加激起苗胞更大的反抗,张秀眉抓住此时机,于三月十五日邀约掌福寨潘老冒、八更寨九大白,坝场村李鸿基,黎树坳九松、也大度、金大五、报南烧、姜老拉等头领在展梅尼(今平水村)独立山丘上盟誓起义,树起“打倒官家、夺回土地”的造反大旗。这个山丘亦是点将台.居高临下,在四面田坝的中央。盟誓时10个首领每人都裁下松柏树作纪念,至今百年古树仍苍劲挺拔生机盎然作历史的见证。

众多首领谁为帅?经过协商,以百步穿杨的射箭选帅,胜者执掌帅印。把场设在盟誓山的对而山脚,满田满坝人山人海,观看选帅的情况。十个首领 九个都施展了自己的本领,虽后一个张秀眉不上把场,就在点将台拉弓搭箭,以惊人的臂力和从小习武的精艺连射六箭,箭箭中红心。何止百步穿杨啊,一举夺魁,全场欢声雷动,张秀眉被大众诚服拥以为帅领。

激昂的鼓声又把我带到那四面环山,山山古树绿荫覆盖的掌格练兵场。为掩人耳目,张秀眉选择了这块安全宝地,训练反清将。充分显示了他的胆略和细心。当年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苗家儿男,从掌格练兵场走上反清求平等求生存的血战沙场。那股浩气豪情呼喊杀声仍在四山回应,刀光剑影仍在九天辉映闪光。虽然在和平安宁的今天.掌格已是阡陌纵横的稻田,可在苗家子孙的心中,是英雄前辈前仆后继才获得今天幸福,是永铭不忘的。

昂格老寨隐在崇山骏岭中,汪万书家的百年老屋。经过风雨的剥蚀、岁月利刃的雕镂,已经破旧不堪,但这是百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秘密议事屋,大大小小的战事在此屋策划拍板定夺。站在屋中就会深深感受到张秀眉的宏才伟略、足智多谋的英灵还注满屋中每个角落。这是多么珍贵的史料,不要让它在残破中慢慢消失了。

起义时机已成熟,士气旺盛,张秀眉以帅首分杨大六、潘老冒、李鸿基三将率一路兵马进攻丹江;另一路兵马以高禾、九松、金大马进攻岩门司,自己率主力兵马进攻台拱厅城。各地见张秀眉起义,纷纷响应,千里苗疆燃起了熊熊反清烈火。

张秀眉连夺台拱的宝贡、白扎、革东、克覃膏、松茂、干城、施洞。接着亲临岩门司,会合金大五、高禾、九松、九大白,智取岩门汛城。显示了张秀眉的军事指挥才能,诸将领更为折服,随即挥军向南与杨火六、潘老冒、李鸿基会合;攻克丹江厅城。随后张秀川又率军西进,会合高禾、九松、李老九、吴博五攻克凯里城。歼敌一千三百多人。

咸丰六年(1856年)至八年(1858年).张秀眉提出,“不杀一个好汉人,也不放过一个苗奸”的口号,深得人心,军威大振。在取得台拱厅城时.将内奸张文魁斩首示众。义军所指势如破竹。先后攻克清平、台拱、清江、施秉、古州、黄平等厅州、县及镇远府、卫两城,使义军控制的苗疆连成一片,再向阳攻克都匀府城,前锋直达贵定瓮城桥,龙里云顶关。同时北联号军,连下余庆、石阡。因而云贵总督恒春和贵州巡抚蒋蔚远被革职。此时,苗胞义军处于鼎盛时期。



张秀眉在占领区采取没收屯田及财主、苗奸的田土分给当地贫困民,保护商贸,百姓安居乐业。

同治元年(1862年)苗族义军和姜应芳侗族义军联合,克青溪,惠州、玉屏,直攻打到湖南晃州、沅州、黔阳、会同、靖州、道县。

同治六年(1867年)太平军、捻军失败,清王朝腾出手来全力对付张秀眉义军,川、湘、桂清军先后开进黔东。席宝田湘军中被歼三千余人。在辗转征战于湘黔两省间,义军不断挫败清军,截其归路,断其粮道,避实击虚、分散袭击、各个击破,使湘军陷人“一日数十惊.一地数十敌”的困境。九月、麻哈、黄平、旧州为川军占领.义军腹背受敌,退回台拱。

同治八年(1969年)黔北号军,天柱侗军,黔南斋教军相继灾败,张秀眉失去友军屏障,陷于孤军作战。黔、川、湘三处清军合围苗疆。除台拱以外,义军占地相继失守后,秀眉又在黄飘一战歼灭清军万余,双方都伤亡惨重。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情况下,义军被迫转移至雷公山。

同治十年(1871年)义军潜出雷公山,分散打游击于黄平、凯里,台拱等地,重新聚集分散的义军,以图东山再起。由于清军势力过大,苗族村寨遭受烧杀掳掠,义军无法活动,又撤回雷公山,枵腹苦战。清军以步步为营的围剿法进攻。清军攻占雷公坪,军师杨太和牺牲。张秀眉突出重围,收众聚粮屯踞螃蟹,占据麦哨冲等处继续抗击清军。同治十一年(1872午)张秀眉义军集结于乌鸦坡.连营二十八里与清军决战,清军尸横遍野,义军损失惨重。张秀眉身先士卒与清军展开一场惨烈的肉搏战.力竭而被俘。槛押长沙,受尽酷刑,矢志不渝、坚强不屈、义正严辞痛斥清政府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与清廷势不两立。是年秋,在长沙被点天灯酷刑,英勇就义。

张秀眉的这一幕幕史实,让人感慨万于,有压泊,就有反抗,酷刑吓不倒后来人,天灯的火光在黑暗中熊熊燃烧,照亮前赴后继的人仁志士,最终把反动专制清王彻底打倒。今天各民族平等,在祖国和谐的大家庭里共奔小康,建设繁荣强盛的祖国,多么不易啊!千万不要忘掉过去,记住历史鞭策激励自己。

(本文作者:庄稼,作家,自由撰稿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