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卡拉鸟笼的传统之美

2018-6-23 15:56| 发布者: 旅游指导| 查看: 1520| 评论: 0|来自: 秀美黔东南

摘要: 养鸟始于宫廷,主要为皇室们享乐欣赏所用,后来被文人士大夫喜爱,成为文人们的一种雅趣。到明清时期,尤其是清入关之后,八旗子弟闲来无事就提着鸟笼游走在茶馆之间,养鸟成为一种社会流行风尚。在《红楼梦》中,就 ...

养鸟始于宫廷,主要为皇室们享乐欣赏所用,后来被文人士大夫喜爱,成为文人们的一种雅趣。到明清时期,尤其是清入关之后,八旗子弟闲来无事就提着鸟笼游走在茶馆之间,养鸟成为一种社会流行风尚。

在《红楼梦》中,就有很多关于鸟禽宠物的描写,大观园中画眉鹦鹉、锦鸡鸽子等描写穿插于日常生活片段,连丫鬟们的名字,花儿鸟儿也占多数,鸳鸯、雪雁、紫鹃、鹦哥等。可见当时人们对于鸟儿的喜爱。事实上,鸟禽不仅作为一种宠物被人们喜欢着,远古时期先民们对一些鸟禽有着神灵般的崇敬,将其作为族人的图腾。

记得有部电影是葛优演的《卡拉是条狗》。这里的卡拉不是一条狗,而是一个村子的名字,它是中国著名的鸟笼之乡。全村老小都以手工编制鸟笼为生,形成独特的鸟笼文化。丹寨县卡拉村被誉为“中国鸟笼之乡”,是传统鸟笼的制作之乡。

当地有400多年的鸟笼编制历史,村民以鸟笼编制技艺见长。该村的151农户中,有125户都在从事鸟笼制作行业,年生产鸟笼达10万个。该村制作的鸟笼享誉海内外,远销世界各地。

卡拉鸟笼制作工艺复杂,要经过砍竹、破竹、除湿、定型、编织、上色等十几道工序。一个完整地卡拉鸟笼成品,具有不干裂、不变形、坚固耐用的特点。更有注重审美价值的鸟笼,集编刻、雕刻、蜡染、刺绣、书法、绘画等艺术为一体,课堪称是精妙绝伦的艺术珍品。

卡拉鸟笼一般选用楠竹和水竹两种竹材。硬性较强的楠竹主要用来做笼圈,韧性较好的水竹用来做笼丝。鸟笼实际也是个刚柔并济的产品,制作的过程也讲究男女搭配,破竹、做笼箍这种力气活交给男人,钻孔、编织这种细致活女人更擅长。试着想象卡拉苗寨夫妻其乐融融的制作场景,会觉得这精致的鸟笼似乎也藏着浓浓的爱呢!

丹寨这个地方,聚居的以“噶闹”自称的苗族人民就是鸟图腾部落的后裔。(“噶”是根源的意思,“闹”是鸟雀的含义,按照苗族语法翻译,噶闹直译是鸟雀根源)在苗族古歌中,叙述人类始祖央姜就在卵壳里向大鸟祈求:“你抱我们出来,我们喊你妈妈。”到现在,我们在丹寨还可以随处看到鸟图腾文化的影子,节假日姑娘们跳起的锦鸡舞,衣服上蜡染的鸟纹图案、银饰上百态千姿的鸟装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