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剑河独有的红绣技艺

2018-6-27 09:26| 发布者: 旅游指导| 查看: 1528| 评论: 0|来自: 秀美黔东南

摘要: 苗族服饰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重要分支,刺绣则是苗族服饰构成的主要元素。贵州剑河苗族服饰盛装计有12种之多,其中尤以锡绣和红绣最具特色。红绣是仅存于剑河县境内的民间服饰刺绣工艺,它与其它地区苗族传统服饰有 ...

苗族服饰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重要分支,刺绣则是苗族服饰构成的主要元素。贵州剑河苗族服饰盛装计有12种之多,其中尤以锡绣和红绣最具特色。

红绣是仅存于剑河县境内的民间服饰刺绣工艺,它与其它地区苗族传统服饰有所不同。它的绣制与穿着不讲究年龄段的区分,一套盛装置备完成,便可伴随一位女子的一生:从花季少女至为人妻母。
红锈如今主要分布在剑河县境内的柳川、观么、岑松三个乡镇的28个村寨。近年来,观么乡将其作为旅游资源项目进行开发,红绣因此得到很好的继承和保护。
红绣:红绣作为剑河县独有的刺绣服饰,具有其独特的工艺特征和文化韵味,以红色为主色调,兼以黄、橙、绿、蓝、青、紫等色相衬,白色镶边,满饰于胸、襟、肩、背、袖及衣边和裙。与其它地区苗族服饰相比,在形式上,红绣针法密集,绣片装饰处见不到一点面料的底色,故其色彩更显热烈而奔放。

这些美丽的图案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这是本地人代代相传、脍炙人口、人人皆知的故事。
很久以前巫包大寨原是一个湖湾,湖湾四周青山环绕,翠竹郁葱,灌木丛生,峡谷幽深,流泉飞瀑,猴群出没,百鸟啾啾,是人间秀丽绝伦的仙景。
一天早晨,升起的太阳比原来的大,比原来的红,照耀整个山川和湖面,湖里的水全红了,整个湖湾呈现为一片红色。一群仙鹅从天上翩翩而降,落在这片红湖中,它们伸开白色的翅膀,舒展着优美的舞姿,舞动在红色的湖面上,成了一幅红底白鹅的画卷。湖边的人们第一次看到这种新奇绝妙的景色惊呆了,继而高兴地与仙鹅同舞起来,共享受这不可多得的奇景。

湖边有一个英俊少年,因为母亲生病,面对这欢乐美丽时刻也愁眉不展,在湖中飞舞的仙鹅七妹细心地察觉到了,在进一步了解中得知该英俊少年名为阿月,生性勤劳勇敢又孝顺,因为阿妈多年生病,阿月边忙农活照顾家庭,边上山采药为阿妈治病。一时间仙鹅七妹怜悯心生,暗暗喜欢上了阿月。
仙鹅们玩够了,纷纷往天上飞,仙鹅七妹留了下来,她爱上了这里的秀丽山川,她爱上了勤劳勇敢的英俊阿月,默默一人躲在井里,等待阿月的到来。第二天拂晓,阿月挑着水桶来到井边打水,突闻井里传来了歌声。

随后,仙鹅幺妹仰阿莎便浮出井面,变成了一位美丽善良的苗家姑娘,穿着苗族红绣盛,戴着苗族银饰,走到啊月身边来。于是他们谈情说爱直到结婚。
由于她是从水井里出来的,于人们称之为“仰阿莎”,婚后小两口恩恩爱爱,勤劳治家,阿月哥勤劳耕作,仰阿莎妹织布纺衣,并教会了村里的姑娘们绣出一幅幅美丽精致的刺绣服装作嫁衣。
“仰阿莎”死后,人们非常想念她,为了让她常现在人们心中眼里,以“仰阿莎”教她们刺绣技术为基础,特以红色丝线为底,蓝色的仙鹅图案为主,绿、蓝、黄、橙、青、紫色的牛、马、羊、花、鸟、草、虫为辅的图案以及象征苗族人历史道路曲折的线条精绣而成的刺绣极品,镶制成衣、裙、佩戴于身上,以纪念红色湖湾和美丽善良的仰阿莎姑娘。

红绣因其适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衣裙类,衣裙类绣品是该地区刺绣的主要品种,花样繁多,风格迥异。尤其在节日期间缀以银饰更显华贵; 
第二、女帽、童帽、背带、腰带、鞋垫等小饰品类,虽为辅品,亦不乏精巧。
材料及技法:盛装一般以丝线为主,便装则兼毛、棉线于预先浆染好的土制面料上进行刺绣,偶有缀以铜钱、羽毛等饰品。刺绣针法基本采用“平铺”和“挑花”手法。

刺绣的内容主要取材于苗族《仰阿莎》和《苗族古歌》中传唱的形象,以及自然界的花、鸟、虫、鱼、兽、山、水、云等,具体操作时又根据自己的经验将这些形象转化为民间实用美术中的具象和抽象(几何纹)性纹样。
苗族红绣服饰有便装和盛装之分。盛装可谓通身滚绣,纹样大都采用二方或四方连续的排列方式铺开,于服饰上大多分布在襟、肩、背、衣脚、袖口、袖管、臂及腰带、前后裙片等部位。


刺绣在黔东南苗族地区的传统地位很高,它是苗族妇女能力和审美的价值体现,是农耕时期形成的女性文化的延伸,也是苗族部落的徽记特征。
剑河红绣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社会发展,相信更多苗族神秘文化也会被发掘出来,也会让人们越来越熟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